文档介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书高考如何填报志愿_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和家长想要报好志愿,首先就要搜集足够的信息和资料。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胸有成竹。选择心仪的高校和专业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考生和家长搜集的信息要包括:政策信息、招生形式、招生章程、批次线以及相关科目的成绩等。我列举的这些只是主要信息,当然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考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搜集整理。
考生和家长可以经常去查询一些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信息,这些网站上的信息往往都具有权威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另外,学校发的报考指南,上面关于政策、条件、加分、怎么录取等都介绍的很详细。当考生和家长搜集整理完这些信息后,就可以开始填报志愿了。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首先要了解今年可以填报几个志愿。今年很多省份都合并了高考批次,这些政策上的改变,都会对考生报考志愿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批次合并后,考生的选择变多,在志愿选择上也增加了一些难度。考生和家长对于志愿填报时间、批次、录取规则等都要了解清楚。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重要的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最常用的定位方法就是线差法,考生在报考时可以看看近几年的录取线来大致估算自己的定位。
考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名校,因为在就业方面名校有很大的优势。另外要尽量选择好的城市的大学,这样对考生的以后的见识和未来就业前景都有很大帮助。最后就是尽量选择以后想要定居的城市的大学,这样毕业后对身边的环境会比较熟悉。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要只顾选择热门专业,要尽量结合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之后兼顾着未来发展前景。专业的好坏时瞬息万变的,现在热门不一定在考生大学毕业后还热门,所以单纯的看专业是否热门是不科学的,要多方面综合考虑。
基础知识
全国志愿填报分为:考前报,考后估分报,考后出分报。考后出分报又可分为知排名和不知排名俩种。
考生定位的三种方法:
我们知道,给自己定位好了,是填报志愿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考生使用以下三种方法给自己定位
:对于初次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考生和家长,常常利用平时成绩去判断考生的高考实力。因为考生最后的实力是体现在考生的分数上。但是,由于不同考试的难度不一样,用分数去表述一个考生的实力是不正确的。比如,一摸考550,高考考600分, 并不能说明考生是否考好了。
:为了纠正由于考题难易导致分数高低不同而引起对考生定位的错误判断,分差的概念被引入。要了解分差,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批次,什么是批次线,这俩个概念在批次设置中都已经讲述。分差有两个概念,考生的分差和高校录取分差。这里我们只讲考生的分差。
考生分线差是:
考前报:考生的模考成绩和学校提供的批次线的差值
考后估分报:考生的预估分和学校提供的批次线的差值
考后出分报:考生的考分与考生所在省市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即考生分数比批次控制分数线高多少分。
在招生人数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比如2008年北京一本),或报考人数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比如地震后,四川分成俩部分考试),分差的问题就显然易见了。因此,分差也是不应该推荐的方法。但是,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分差就成为首选的方法。至今为止,依然有许多人采用分差来做志愿填报。
:排名有俩个概念,考生的排名和高校录取排名。考生的排名是指考生在一个省高考成绩对应的排名,高校录取排名是指高校录取的分数最低(也就是批次线对应的分数)学生当年的排名。
由于排名不受考试难易,不受招生计划,不受报考人数变化的影响, 因此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但是,由于各省提供的数据都是按照分数给出的,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帮助,考生必须用大量的时间把分数折算成排名。这样的工作量几乎是不可能的。高考GPS的一个功效就是完成了这个计算。江苏省已经开始把录取数据按照排名提供给考生。对应江苏省的考生已经采用排名完成填报。
各省(市)招生办根据本省(市)情况,将不同类型的院校划分到不同的类中,每一类中的院校又被划分到不同的批次。
常见的类有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
普通类是指招收主要通过高考文化课成绩参加高校录取的考生的高校。参加普通类高考的学生占高考学生的大部分。
艺术类是指招收计划攻读艺术类专业的考生的学校。由于艺术类专业通常要求考生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的特长,因此,参加艺术类学校招生的考生,通常必须进行俩方面的训练,艺术方面的训练和文化知识方面的训练。
体育类是指招收计划攻读体育专业的考生的学校。由于体育类专业通常要求考生在体育方面有一定的专长,因此,参加体育类学校招生的考生,通常必须进行俩方面的训练,体育方面的训练和文化知识方面的训练。
在每一类中,院校又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