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中国历史十大战役.doc

格式:doc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历史十大战役.doc

上传人:wc69885 2016/6/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历史十大战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历史十大战役牧野之战(年代说法不一,从公元前 1130 年到公元前 1018 年都有) 又称“武王伐纣”,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 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进行的决战。战争过程公元前 1050 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前 1048 年,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曾观兵于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公元前 1046 年1月 26 日(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 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 虎贲( 精锐武士) 三千人, 以及步兵数万人, 出兵东征。同年 2月 21日, 周军抵达孟津, 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 万人。联军于 2月 26 日冒雨继续东进, 从汜地( 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 渡河水( 黄河, 一说由孟津渡河)后, 兼程北上, 至百泉( 今河南省辉县西北) 折而东行。 27 日清晨,周武王庄严誓师,历数子辛的种种暴行,即为《尚书》所记载之“牧誓”。 28 日拂晓, 联军进至牧野。《诗经》记载:“牧野洋洋, 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子辛惊闻周军来袭, 因此时商军主力远在东南地区, 无法即时征调, 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 连同守卫载, 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 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诗经· 大明》称: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逸周书· 克殷》记载: 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 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 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 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 纷纷倒戈, 商军迅速崩溃。子辛见大势己去, 返回朝歌, 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 自燔于火而死“, 商朝正式灭亡。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子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战争结果《逸周书· 世俘》记载: 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 击毙商军十八万人, 生俘三十三万人, 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一万多头, 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 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随后联军兵分四路, 向东南方进发, 四处征伐忠于的商朝各地诸侯, 驱逐商朝大将飞廉于海滨而杀之。但牧野之战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 商朝原领地的一部分作为子辛之子武庚的封地, 建立殷国, 作为商朝的延续, 商朝南征的军队也没有被完全消灭。周武王死后, 武庚联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 最终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 商朝的残余势力才被完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 史学家称它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战争过程公元前 507 年, 蔡昭侯、唐成公为报楚令尹子常( 囊瓦) 的勒索和被拘三年之仇,背叛楚国,与晋、吴结盟,使楚北侧失去屏障。公元前 506 年春, 应蔡国之请,晋、齐、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 18 国诸侯在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会盟,共谋伐楚。同年四月, 晋国又指使蔡国出兵攻灭楚之附庸沈国。楚国于同年秋发兵围攻蔡国。吴国君臣认为倾全力攻楚的良机已至, 决定以救蔡为名, 经淮道绕过大别山脉, 从楚守备薄弱的东北部突入楚境, 对楚国实施打击。公元前 506 年冬, 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概和伍子胥、伯嚭、孙武等, 出动全国之兵, 乘船溯淮水西进。至战略要地州来, 舍舟于淮汭(今河南省潢川县,一说安徽省凤台县) ,登陆前进。以蔡、唐军为先导, 3500 名精锐步卒为前锋,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以南,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 ,直趋汉水, 深入楚腹地, 达成对楚的战略奇袭。楚不料吴军作此迂回奔袭, 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武城大夫黑及大夫史皇等仓促率军赶至汉水西岸布防,阻止吴军渡汉水攻楚都城。当吴、楚两军在汉水对峙时, 沈尹戌鉴于分散在楚国各地的兵力尚未集结,易被吴军各个击破,难以阻止吴军突破汉水的防御的特点,又针对吴军孤军深入, 不占地利的弱点, 主张充分发挥楚国兵员众多的优势, 变被动为主动: 由令尹子常凭借汉水之障与吴军周旋, 正面牵制吴军, 自己去方城( 起自今河南省叶县西南, 沿东南走向至泌阳县东北的一条长城)调集楚国兵力,迂回至吴军侧后,毁坏吴军舟船, 阻塞三关,断其归路,然后与子常军实施前后夹击,歼灭吴军。值沈尹戌赶赴方城调兵之际, 武城大夫黑认为楚军不宜进行持久战,主张速战速决。大夫史皇亦迎合子常贪功之心,怂恿其速战。子常听信二大夫之言, 又错误地估计了战场形势, 以为凭自己的实力可以击败吴军, 于是改变与沈尹戌商定的夹击吴军计划, 不待沈尹戌军到达,擅自率军渡过汉水攻击吴军。吴君臣得知楚军夹击之谋, 又见子常军渡河来攻, 为避免腹背受敌,改变原定在江、汉腹地与楚军决战的计划,由汉水东岸后退,调动楚军于不利地形。子常错误地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