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地面起砂处理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面起砂处理方案.doc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21/5/15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面起砂处理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 录
一、原因分析2
二、处理措施3
三、预防措施4
四、总结5
地面起砂问题的处理方案
一、原因分析
1、水灰比配制不当
水灰比的大小是直接影响砂浆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水灰比过大,地面强度就低,地表面粗糙,不耐磨,也就易起砂;水除了与水泥发生水化作用外,还有多余的游离水分,待缓慢蒸发,致使水泥浆面层出现无数毛细孔,它降低了砂浆的密实性,减少了水泥砂浆面层的实际厚度,从而强度下降,也就易磨损跑砂。另外,表面水分过多会使面层压光时间延长,这样有可能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自然无法保证地面质量。反之,水灰比过小,说明水泥过多,则砂浆干硬,施工操作困难,干缩大,地面易产生裂缝,同样影响质量。因此一般情况下,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不要大于36mm(以标准园锥体沉入度计)。
2、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水泥强度等级低,使用安定性不合格、过期、受潮、结块的水泥
(1)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相比,具有水化热高、抗冻性好的优点,有利于冬季施工,能有效地防止地面早期受冻。它还具有保水性较好、干缩性小,特别是早期强度高的优点,对确保地面质量和施工进度均很有利。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是保证水泥砂浆强度,防止楼地面的起砂所必备的前提。
(2)水泥存放时间过长,保管不善,出现受潮、结块现象,仍用于水泥地面施工,致使水泥活性受影响,导致砂浆面层强度降低;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在凝结硬化时变形过大,大大降低了整体强度,表面松动,在外力作用下,面层容易脱落、剥离,形成起砂。
(3)砂的粒径过细,含泥量过大
砂的粒径过细,拌合时水灰比增大,降低强度;砂的含泥量过大,减小了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在拌制时影响粘结力,降低强度,造成表面耐磨性降低,产生起砂现象。
3、压光时间掌握不当
没有熟悉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安排的工序不当或底层较干或较湿等,导致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
(1)压光时间过早,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才开始进行,游离水分还比较多,不利于消除表面孔隙和气泡等缺陷,且会使表面扰动,消弱水泥砂浆面层强度。
(2)压光时间过迟,水泥的胶凝体结构已经形成硬化,表面较干,表面层的毛细孔及抹痕没有办法去掉,硬性压光极易损伤表面的强度和抗磨性能。
(3)施工人员为了操作方便,洒水湿润并强行抹压,造成地面内部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导致起砂。
4、没有进行适当的养护和保温措施
(1)未能及时养护或养护不充分。砂浆拌和后,经过初凝和终凝到硬化,在潮湿环境的水化作用下,继续向水泥颗粒内部深入进行,砂浆的强度在水化作用下不断增长。如果养护时间过早,表面较“嫩”,水分太多,会导致表面的脱皮、起砂;如果养护时间过长,硬化的深层作用会因为水化热引起的水分迅速蒸发,形成缺水状态,减缓硬化速度,使得强度与耐磨能力明显降低。
(2)在没有保温措施的冬季低温施工时,砂浆容易受冻,表面的强度被破坏,且受冻后,体积膨胀,在解冻后不能恢复,使得空隙率变大,表面形成松散的颗粒,大大降低了表面的强度,经人走动就会起砂。
5、没有实行有力的成品保护
在水泥地面砂浆强度没有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地面的扰动较大,破坏了强度和抗磨性,从而导致表面出现松散颗粒,引起地面被摩擦起砂。
二、处理措施
1、大面积起砂现象的治理
用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