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漫游在天津》序.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漫游在天津》序.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5/1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漫游在天津》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漫游在天津》序
序言补注
今年夏天,在准备《漫游在天津》稿件的最后阶段,我们开始思考写序的事情。出书时常常请同领域的知名学者为书做序,如导师或科研领域中的院士、学科带头人等。我犹豫了很久,最后联系了王振良老师。我们都称王振良老师。因为在很多很多方面,历史、文学、媒体、社会活动等等方面,他都是我们的老师。
在建筑领域,熟悉王振良老师的人可能不多,但在天津文史学界,在天津民间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王老师可是鼎鼎大名。最初结识王老师时,当时的天津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现在天津记忆团队的前身)还在活跃,王老师在里面像一位总务大臣,负责着团队的林林总总,从事事决策到接待服务。后来才知道,原来王老师真正的职业是今晚报的编辑。后来知道王老师藏书,特别是有关天津的书,据说藏书数万册,足抵得上一个小型图书馆规模。因此大家都把王老师看做天津文史学界的专家、学者。
后来,志愿者团队调整活动形式,逐渐形成现在的天津记忆团队。王振良老师这些年则以问津书院为平台,先后主编问津文库60余种,目前仍在不断出版之中。同时组织策划问津讲坛和一些与天津有关的学术研讨会,主编《问津》杂志,积极搜集和整理天津历史文献,为天津文史研究注入了巨大心血。现在,问津书院已成为研究天津历史的学者们重要的聚会场所。我也去参加过几次,每次王老师都催促我尽快整理出版这些年历史建筑调研的成果。
感谢王振良老师在百忙的酷暑之中为我们这本小书做序。按照现在的流行,借序宣传才是目的,因此只能赞誉,不能说不足。王老师的序是真正的序。我们感谢王老师指出了未能收录原德租界建筑的遗憾,我们也期待将来有机会可以补上这一缺憾。
闲话少说,附上王振良老师的序。并在此感谢他对我们这些年来微不足道成绩的关爱与支持。
郑颖《漫游在天津》 序
天津的城市名片不算少,记录近代风云的大沽口,盛产木版年画的杨柳青,霍元甲的诞生地精武镇,戏剧曲艺、包子麻花、煎饼果子,还有所谓津门津塔、天津之眼,诸如此类名目可谓繁多,但这些名片或是与中心城区有距离感,或是器小近俗市民气浓,或是缺乏应有的文化积淀,代言一个城市总有不甚妥帖之处。除却以上这些,最能够凸显天津城市形象的,恐怕就是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近代建筑了。
上海的外滩、厦门的鼓浪屿以及青岛、庐山、武汉等地,都自我宣称是“万国建筑博览会”,虽然也不无道理,但与天津比起来却均略为逊色。天津的近代西洋风格建筑,无论是现今存世数量之巨,最初所属宗主国之多,还是建筑风格之繁复,艺术价值之高妙,在现代中国都是罕有其匹的。1860年天津开埠以后,先后划定有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九国租界,外侨多时人数以十万计,他们与中国的遗老遗少、军阀政客、富商巨贾等一起,纷纷在租界营建安乐窝,逐渐形成风格卓异的“万国建筑”景观。
以2011年《五大道》纪录片在央视播出为契机,天津近代建筑日益受到关注,以此为载体的文化旅游由此不断趋热。但有关天津近代建筑的图书,明显地分为两个极端:一端是学院研究者的学术专著或者建筑图册,科学严谨有余,生动活泼不足,其价值固然很高,但影响常限于专业领域,普通民众很难见到,或是见到也不易接受。另一端是民间研究者所撰普及读物,多侧重于名人故居之类,即使有个人的研究心得,但往往间以道听途说,两者混杂在一起,有限的创新常被湮没在故事之中;其甚者则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