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1017848967 2021/5/1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琵琶行》教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白居易“天涯沦落”的贬谪之感
  
  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在诵读中探究诗人的精神世界,品味白居易语言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全诗中“琵琶女出场演奏”和“自述身世”两个片段
  教学难点:
  从文字中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从音乐的起伏中感受琵琶女的身世浮沉;从“我”的情绪变化中体会士大夫的“贬谪之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一段《琵琶行》的器乐合奏音频文件,让学生先感性地体会音乐的高低起伏变化。课文写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这位流落异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丙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课文。
  二、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常常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自然也包括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这其中有《杜陵叟》、《上阳白发人》等,同时也在诗中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诵读示范和诵读引领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
  四、诗歌的整体解读
  ⑴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邂逅琵琶女的时间、地点、和简单过程,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
  ⑵抓住序文与各段内容上的关联性,概括各段的大意。
  明确:第一段——主客忽闻琵琶声;
  第二段——邀见弹者听琵琶;
  第三段——琵琶女自诉身世;
  第四段——听者顿起相怜意;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五、品赏课文,把握重点句子
  ?他们有无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都曾经有过风光无限的人生阶段,现在都远离长安、漂泊在外。(“同是天涯沦落人”)
  、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体会音乐的起伏变化和琵琶女人生变迁的关联契合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表面是音乐(琵琶声)。(可谓桥梁)
  实际上是昔盛今衰的人生变迁感。(真正根源)
  
  分析: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投影)
  5.琵琶声有如此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体会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1)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注意调弦定音,信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