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湖心亭看雪.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湖心亭看雪.doc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2021/5/18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湖心亭看雪.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备课时间: 2015年 11 月 日 上课时间: 2015年 11月 日 第 节
课 题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归纳重点字词。
2、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的意境。
3、学****了解“对面落笔”“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学****了解“对面落笔”“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准备
教 学 教 程
集 体 备 课 思 路
个 人 补 充 调 整
一.导入新课
西湖之美,人所共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何时西湖最美?古人云:“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真能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今天,我们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起去领略西湖雪景之美。
二.诵读课文
,请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句读、语气。


三.译读课文
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通译课文,并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提出疑问。
(请学生通译课文,并点出重点字词句。教师指导。如:绝、更、拏、拥、毳、雾凇、沆砀、焉得、白等)
四.品读课文
(一)、情感铺垫
张岱对西湖情有独钟,曾写过《西湖寻梦》,在《自序》中,他说“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真爱西湖者,舍我其谁?
请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课文探究
1、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西湖情感的一个字,并从文中找出依据。(痴)
(学生各抒己见,可以引用原文,可以拓展发挥。如:痴在行为——更定看雪。痴在情感——拏船独往。)
教师归纳引申,拓展学生知识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是个经常出现的字,如独爱莲、独钓寒江雪、独清、独醒……这些“独”字传达了一份不随波逐流的清醒、一种卓然不群的精神追求。苏轼说“高处不胜寒”,达到这种精神境界的人,必然是孤独的。试想:大雪铺天盖地,西湖万籁俱寂,天色尚未破晓,“我”就冒着严寒乘舟去湖心亭看雪,个中痴意,谁人能解?所以,“赏雪之情,无人领会”,只好“独往”了。
那么,为什么刻意选择“人鸟声俱绝”的“更定”时“独往”呢?因为此时西湖最宁静、最纯净、最本色,未被践踏污染。所以,“西湖之美,必于无人处领会”,只能“独往”矣。
“强饮”:可解“勉强饮”或“痛饮”,都是为酬谢知己。
一“独往”一“强饮”,张岱真可谓是西湖的“痴情知己”啊!我们不妨改造苏轼的名句——何处无湖?何处无雪景?但少痴人如张岱者耳。
2、结尾引用舟子的话,是褒?是贬?
参考:舟子本意是贬,因为不理解“我”大雪中独往西湖的意趣。
作者引用是褒,是自得——“痴”亦常指最求理想境界的执著精神。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满心自得的一片痴情。)
(三)、写作探究
1、西湖美景,是否真的无人领会?(生回答)
从题目看,从“我”的情感看,都可以不写“亭中二人”;可作者不但写了,还花了不少笔墨,究竟有何用意?只是为了写此二人吗?
(学生品味最后一段中对二人的描写,可讨论)
教师总结,授之以渔。
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处亦可以说:我见二客多痴情,料二客见我应如是。写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