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设计齿轮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类装备.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设计齿轮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类装备.doc

上传人:DOC KING 2011/1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设计齿轮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类装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04机制三班
姓名: 王豆豆
学号: 0405110061
指导教师:赵彤涌
成绩
评阅
教师
日期
目录
设计要求…………………………………………………………………2
零件的分析………………………………………………………3
⒈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3
⒉零件的工艺分析……………………………………………………….11
工艺规程…………………………………………………………11
⒈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11
⒉基面的选择…………………………………………………………....11
⒊制订工艺路线………………………………………………………….12
⒋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13
⒌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6
夹具设计…………………………………………………………23
⒈问题的提出…………………………………………………………….23
⒉夹具设计……………………………………………………………….23
四、设计小结…………………………………………………………….28
五、参考资料…………………………………………………………….28

设计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题目为:设计齿轮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类装备。
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批生产。
设计要求:零件图1张
毛坏图1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
工艺装备设计1-2套
工艺装备主要零件图1张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齿轮轴承座共有三组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析如下:
1、以Ф80H7的空心圆柱的内表面、上表面、下表面及其倒角,其主要为Ф80H7的内表面。
2、与两个圆柱体相连接的平面。
这组加工面包括:两个长为30宽为25的坑面,以及梯形状的平面一个底面为140,另一面与Ф52H7的空心圆柱相接。
3、Ф52H7孔的空心圆柱的加工面。
这组加工面包括:一个Ф52H7的空心圆柱的内表面、下表面、倒角及6个M6螺纹孔。
4、这三组加工表面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几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用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并且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艺分析:
工件毛坯为铸件,在铸造后机械加工前,一般要经过清理和退火,以消除铸造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粗加工后,会引起工件内应力的重新分布,为使内应力分布均匀,也应经适当的时效处理。
-50mm的孔一般不铸出,可采用钻——扩——铰的工艺。本零件的两个孔都是铸出,对于已铸出的孔可采用粗镗——半精镗——清镗的工艺。
,避免加工时由于切削量较大引起工件变形或可能划伤已加工表面,故整个工艺过程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
,无论是粗加工阶段还是精加工阶段,都应该遵循“先面后孔”的加工原则。
二、工艺规程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120,硬度170-200HBS,由于对材料性能无太高要求,故先用铸件,能保证零件工作可靠。这是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的。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的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按照有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的重要表面的粗基准,以保证该表面有足够而均匀的加工余量。以Ф52mm孔为粗基准加工下表面。用V形块定Ф52mm孔的外表面,除X和Y方向的平动,再以成型块辅助定们,消除X、Y、Z方向的转动。
(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基准不变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可选零件的下表面为精基准。
(三)制订工艺路线:
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根据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确定工艺路线如下:
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Ⅰ粗镗Ф80mm、Ф50mm内表面。
工序Ⅱ精镗Ф80mm、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