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 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 1991 年2月 22 日,国家环保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工业污染源监测是污染源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和掌握区域排污状况和排污趋势的手段, 其监测结果和资料是执行环保法规、标准、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依据。第三条工业污染源监测包括排污监测、污染处理设施运转效果监测、“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纠纷仲裁监测等。第四条工业污染源监测按统一技术规范,采取以工业部门监测、排污企业的申报监测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监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第二章机构、职责第五条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和领导所辖区域内的工业污染源监测工作。第六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监测站是对所辖区域内工业污染源实施监督性监测和监测技术管理的机构, 行使环保部门所赋予的监督权力, 其监测结果是执法、监督管理和排污收费的依据。第七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监测站应设置具体负责工业污染源监测和监测业务管理工作的科室或岗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应有分管该项工作的科室, 直辖市和省辖市环境监测站设置工业污染源监督监测室,县(区) 或县级市环境监测站设置工业污染源监督监测组(或岗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监测站负责对所辖区域内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状况和处理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性监测, 掌握所辖区域内的排污状况和变化趋势, 建立工业污染源档案和动态数据库, 负责对各部门、企业环境监测站( 化验室) 进行技术指导、专业培训和业务考核。第八条工业交通部门所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是对本部门工业污染源实施监测和监测业务管理的机构, 行使本部门所赋予的监督权利。负责对本系统内各有关单位的排污和处理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 掌握本系统的排污状况和变化趋势, 建立工业污染源档案; 参加本系统重大污染事故调查;负责对本系统内各有关单位监测站(化验室)的技术指导、专业培训, 会同环保部门监测站组织对本系统监测站( 化验室) 的业务考核, 为本部门所属单位执行环保法规、标准,加强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服务。第九条各企业所设置的环境监测站(化验室)负责对本单位的排污和处理设施运转进行定期检测, 掌握本单位的排污状况和变化趋势, 建立工业污染源档案。为本单位遵守各项环境法规和标准,执行排污申报制度和加强生产管理服务。第十条为加强工业污染源监测和监测管理工作,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国环境监测网络管理规定》组织建立工业污染源监测网络。网络的任务是把各有关部门、单位的监测力量组织起来,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开展各项监测、专业培训和业务考核等活动,统一技术要求,提高监测水平,保证监测质量,以便更好的贯彻执行各项环保法规、标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监测站是所辖区域工业污染源监测网络的业务牵头单位。第十一条工业部门监测站经本地区环境监测网考核合格后,在环境监测网的组织安排下, 其监测结果可以做为管理的依据。第三章监测管理第十二条排污单位应对污染物排放口、处理设施的污染排放进行定期检测,并纳入生产管理体系。监测项目、点位、频次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其所属环境监测站根据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