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肛痈中医临床路径.docx

格式:docx   大小:8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肛痈中医临床路径.docx

上传人:YM01 2021/5/20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肛痈中医临床路径.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肛痈中医临床路径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成脓期
(3)溃破期
3.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蕴结证
热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感染性疾病筛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底肛门部CT或MRI、直肠腔内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挂线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
(1)火毒蕴结证:清热泻火解毒
(2)热毒炽盛证:清热败毒透脓
(3)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解毒
中成药外用:
(1)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肛泰栓、痔疮宁栓普济痔疮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龙珠软膏、肛泰软膏等。
3.针灸疗法、理疗。
4.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辨证使用中药熏洗。
5.基础治疗:感染、发热、疼痛等合并症的治疗。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灶消失,切口无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