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广东版《宝玉挨打》.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东版《宝玉挨打》.docx

上传人:1017848967 2021/5/20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东版《宝玉挨打》.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东版《宝玉挨打》
  李莫然
  【本讲要点】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上半部的一大高潮。挨打的起因,其一是贾政让宝玉会见贾雨村,宝玉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宝玉和艺人蒋玉菡交往,贾政认为这是“流荡”行为;其三金钏跳井,贾环进谗,使贾政大为恼火。诸方原因齐集一起,归根结底,贾政毒打宝玉的焦点在于价值观念、人生道路的选择、正统与非正统,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取向两种文化思潮的斗争。这样一种世界观冲突,最后演变为暴力冲突。我们通过“宝玉挨打”一事,可以看到封建卫道者怎样残害封建叛逆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丑恶。
  宝玉挨打,集中反映了各种矛盾冲突,父子之间,嫡庶之间,母子之间,充斥着思想和权益的关系。宝玉挨打,引起大家的关切,但众人态度不一,要仔细体察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宝玉挨打,矛盾纷繁复杂,情节起伏跌宕,层层递进,是全书的第一高潮。我们要很好地欣赏作者精湛的艺术技巧。
  【重点讲解】
  一、宝玉挨打的起因
  起因之一:一个夏日的午间,湘云与小丫鬟翠缕前往***找袭人。在宁静的大观园里,主仆二人轻松愉快地谈论着“阴阳”二气,又捡了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在***湘云又与袭人叙起了家常。本来这是一个十分悠然的午间,不料,贾雨村的造访破坏了这一美好氛围,引发了宝玉的一番人生观价值观的议论。在这里,宝玉和黛玉共同的志趣,宝钗、袭人、湘云完全认同现实符合主流观念的思想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宝玉一句“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引得黛玉百感交集,感慨万端。
  你不能不佩服曹雪芹化腐朽为神奇的大家手笔:一桩极为普通的会客事件,居然立刻使得小说人物的思想得到充分展现,使小说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两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立刻显现出来了。
  而这不正是贾政始终为之痛心疾首的吗?
  果然,正是这种“不通庶务、怕读文章”,厌恶“仕途经济”的心态,使得宝玉在见了贾雨村之后“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令贾政大为不满。这是宝玉挨打的最初起因。
  起因之二:30回中,宝玉与金钏儿调笑被王夫人发觉,王夫人大怒,不顾金钏儿哭求立刻把她撵了出去,金钏儿含羞忍辱投井自尽。金钏之死,是宝玉挨打的重要原因。由于金钏之死,宝玉五内摧伤,唉声叹气,“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整个贾府中,除了金钏儿家人以外,对金钏之死抱以极大悲痛的也就只有宝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就使得贾政“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起因之三:琪官事件。这是宝玉挨打的决定性因素。宝玉与琪官蒋玉菡在酒席上一见如故并互赠了汗巾,而且两人过从甚密似乎也从不避人,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所说的“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似乎也不是信口开河。因此,当琪官在王府里“突然蒸发”不见踪迹,怎能不令人怀疑宝玉与此大有干系?当贾政得知此事,深知得罪王爷的严重后果,其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所以,宝玉无论如何难逃此劫了。
  
  起因之四:贾环进谗。真是祸不单行,正当宝玉岌岌可危之际,贾环为免去父亲的责打,抓住机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辩解为进谗,乘机给宝玉“下了蛆”。这一招击中了要害,使得贾政立刻失去了理智。这一回合中,贾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嫡庶之争的冲突又一次展开。所以,这次宝玉挨打又是贾府内部不同利益集团间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事出于偶然,但情属于必然。
  二、贾政为何如此狠毒?
  “贾政一见:眼都红了,也不暇问他,……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这生动地露出他狰狞的本来面目——毒打!
  在“打”的过程中,支配着贾政的思想动机是在这里,先看这一段描写:
  宝玉……起先觉得打的疼不过,还乱嚷乱哭,后来渐渐气弱声嘶,哽咽不出。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赶着上来,恳求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
  再看当王夫人出来劝阻时,贾政更是说得明白:“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打的根本动机就在这里,就在于贾政的封建头脑中所深为忧虑的那个“弑父弑君”。
  三、王夫人为何痛哭宝玉?
  王夫人哭贾宝玉嘴里却在喊贾珠:“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可见王夫人的爱贾宝玉,只不过是因为她现在只有这一个儿子。因为失去这个“孽障”,就几乎等于失去了她的一切,像她这样一位正统夫人所应有的一切。在封建社会里,作为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的女人,如果没有儿子,她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冷淡凄凉的日子就会等待着她。所以,王夫人哭道:“……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弄死他,岂不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