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最后的常春藤叶(必修).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后的常春藤叶(必修).docx

上传人:1017848967 2021/5/20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后的常春藤叶(必修).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后的常春藤叶(高一必修)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3.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4.学****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总结字音、字形、字义
  二、课堂教学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辉,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补充资料:作家、作品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三)整体感知:
  明确:引导学生从环境、人物、情节角度进行概括总结
  环境: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古色古香穷苦
  人物:贝尔曼琼珊苏艾医生——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情节:贝尔曼画最后的常春藤叶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珊
  2、请学生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3、再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明确:
  板书: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十一月:琼珊病倒;
  第一天:琼珊病重;贝尔曼画叶;
  第二天: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琼珊转好,贝尔曼住院;
  第四天:琼珊脱险,贝尔曼去世。
  ?
  明确:正是这片常春藤叶才将琼珊和贝尔曼联系到了一起。
  注:对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