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教学内容
教材31—4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系统感知全文,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了解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
2.准确把握文意,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深刻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
3.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精忠传》、《水浒传》等篇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趣、高效的知识性游戏,给全体学生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活跃、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共同探究文章精髓。
2.辐射阅读材料,与文章联系,进一步加强对少年毛泽东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
2.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3.通过辐射阅读材料,深入了解少年毛泽东,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学习少年毛泽东刻苦修身,有独立见解的精神,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难点
1.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2.结合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教学突破
在认知环节:运用有趣的知识性游戏,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欲望,训练听、说、
读、写的能力。运用互动、合作等多重手段,整体把握文章要点,并学会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解传记的特点;理解、探究环节:用课文内容与辐射阅读材料结合,深刻准确掌握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联系现实生活,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主要实施方案为:用游戏方式导人新课(并贯穿课堂始终)——质疑、讨论、解疑一体化——探究、理解、辐射新知同步进行——培养读书习惯,确立远大志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毛泽东画像、录音机、字词卡片、若干张投影片、印发辐射阅读资料。◆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资料、按小组坐好。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游戏导入1.激发情趣
2.初读课文2.认识领袖
3.分析课文3.细读品味
4.拓展阅读4.拓宽眼界
一、游戏导入(约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1.游戏一:“一一对应”。(出示投影片)
周恩来弃医从文
鲁迅排除干扰,闹市读书
毛泽东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认真读题,根据平时对这几个著名
人物的了解,小组讨论,确定出答
案。由第一个找到答案的小组先发
言,其他小组可发表不同意见,并说
明根据。
2.游戏二:“我说你猜”(投影逐条出
示)
①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②从小就表现出对书的渴望,但不
喜欢四书五经。
③他曾为刘胡兰、雷锋题词。
④他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两个游戏做完,揭晓本节课内容,出
示毛泽东的画像。
3.放录音《东方红》感染学生。并提出
问题:你还听过哪些歌唱毛泽东的歌
曲?’
2.根据所示条件,集中精力,提取知
识,运用多种方法确定最终人选,
如:排除法、归纳法等。
每条提示后,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第一个游戏的四个人物学生都
可能想到(但凭第一、二条答案很难
确定),最终敲定准确答案:毛泽东。
3.感受歌词内涵。学生可能想到多首
歌曲,如:《北京的金山上》、《太阳最
红毛主席最亲》等。
’
二、初读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游戏三:“快快参与”——“积少成多”,出
示游戏内容:
①你听过毛泽东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②你认为这么伟大的人物小时候会是什
么样呢?。
2.走进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①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读出
词语并理解词义。
②检查听读效果。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
词语:
慷慨接济施舍指责恫吓晓谕
耸听沮丧克勤克俭引经据典青
黄不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够全面,教师要及时
予以补充或更正)
1.小组活动:
①联系历史知识,小组确定题
目,派代表讲故事。如:上井冈
山、遵义会议、开国大典等,加强
学生对毛泽东的认识。
②联想:自己心中的少年毛泽东
形象,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回
答:爱学习、听话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