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针对自闭症学生的个别化教学体会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能增进轻度自闭癥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肢体的协调性,改善注意力、社会交往能力。自闭症学生虽然语言交流障碍、行为刻板,但大部分对音乐还是感兴趣的。个别化教学是特殊教育的主要模式,以满足像自闭症一样特殊学生复杂多样教育的需要。作者在音乐教学工作中遇到过3个轻度自闭症学生,此文以自闭症欢欢小朋友为例,探讨怎样根据自闭症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制定音乐个别化教学计划并实施,以提高其对音乐的兴趣及学习能力。
【关键词】个别化教学;自闭症;音乐;特殊教育;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766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其基础性不只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有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自闭症孩子以语言障碍、交流障碍和行为刻板为主要特征。国外有研究发现,85%以上的自闭症学生具有对音乐的兴趣和能力,只是多少而已。音乐能改善轻度自闭症小学生的注意力、社会交往能力,增进其肢体的协调性,增进语言及生活自理的能力,使其顺利完成小学的学习任务。笔者在音乐教学工作中遇到3个轻度自闭症学生,均为四年级的学生,年龄10岁左右,本文以欢欢小朋友为例,尝试采用个别化教学,以提高其学习音乐的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一、自闭症学生音乐个别化教学的意义
自闭症,又叫做孤独症,是儿童早期一种广泛性脑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PDD),儿童脑部基底神经节、海马、杏仁核等解剖结构存在异常,而这些部位的异常与音乐活动时的脑电波活动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以语言障碍、交流障碍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1,2]自闭症孩子在语意的表达理解以及社会情境的理解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不主动与别人交流,说话词不达意,而当别人主动与他交流时,也不懂得回应和互动、分不清“你”“我”“他”等人称代词。自闭症孩子行为刻板,会反复做同一事情,害怕改变。音乐在无形之中可以让人的情绪得到一定的控制。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自闭症学生虽然对于语言有一定的排斥,拒绝和人进行沟通,却不拒绝音乐,他们对音乐表现出反应和兴趣,具有超强的辨音能力。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可通过音乐刺激听觉系统达到刺激大脑的目的,设计一个有效的音乐活动,利用自闭症儿童对于音乐所存在的兴趣,把自闭症学生孤僻的症状降到很小,能够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从而就可以让他的学习动机得到一定的提高。
由于儿童在音乐临界期12岁以前,自闭症学生多多少少都具有对音乐的兴趣和能力,音乐的节奏与动作配合可促进其交流的欲望,增加注意力,改善自闭症孩子认知、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生活自理等能力。[3]本文以自闭症学生欢欢小朋友为例探讨音乐个别化教学的体会。欢欢小朋友10岁,就读于我校四年级,在其一岁八个月的时候由母亲发现有行为意识障碍,经医疗机构确认为轻度自闭症。我在了解其特殊情况后对她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具体表现有:说话含混、不能连贯吐字、无节奏;用手势或发脾气表示需求,从不主动与同学交流,在上音乐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性差。
个别化教学以尽力满足特殊需要学生复杂多样教育需要的前提,其理念支撑就是满足每一名自闭症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正是有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