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_).doc

格式:doc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_).doc

上传人:czhenrgjiangh 2016/6/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_).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1]( GB/T--16180-2006-- ) 1 、什么时候可以伤残评定? 一般来说,伤残评定宜在人体受到损害后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后进行,也就是说伤残评定以后无需再治疗了(但并不是说所有损伤以后不需治疗了,也有例外情况)。即待基本治疗期满、或已无治疗的需要、或已无治好的可能。一般损伤 3 个月以后就可评定伤残了,但是有的损伤还是依具体治疗情况确定。 2 、到什么地方进行伤残评定? 一般到当地司法鉴定中心,作伤残等级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果属于工伤范畴的,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专门的鉴定中心作工伤等级鉴定。伤残鉴定,是全国通用的。 3 、为什么同样的损伤,不同的人伤残等级不一样? 伤残等级一般分为十个等级,它根据人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同,适用不同的鉴定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伤残等级,且计算伤残赔偿金的方法也不同。实践中涉及到人身损害赔偿的鉴定标准, 主要有二种情形: 1、交通事故、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客运合同、医疗纠纷等引起的人身损害伤残评定, 适用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 2 、工伤引起的人身损害,适用国家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GB/T--16180-2006-- ) 2006 年,国家发布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GB/T 16180-2006 ),这是新的工伤鉴定的国家标准,标准共分 10 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 /T 16180 — 2006) 前言本标准的全部内容为推荐性的。本标准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损害、功能障碍与残疾”的国际分类, 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残疾分级原则和基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375 号令)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代替 GB /T 16180 — 1996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本标准参考与协调的国家文件、医学技术标准与相关评残标准有:残疾人标准,革命伤残军人评定标准等。为使劳动能力鉴定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对工伤或患职业病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做出更加客观、科学的技术鉴定,在总结分析 10 余年工伤评残实践经验基础上,对 GB /T 16180 — 1996 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并与我国劳动能力鉴定法规制度相配套, 将原标准更名为《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并对以下技术原则作了调整: ——增加了总则中 4. 医疗依赖的分级判定; ——取消了总则中关于工伤、职业病证明的规定; ——取消了总则中关于重新鉴定的规定; ——伤残类别增加了十二指肠的损伤,同时取消了单列的耳廓缺损; ——智能减退改为智能损伤,增加记忆商( MQ )判定指标; ——取消了利手与非利手的表述; ——增加了低氧血症的判断标准; ——增加了活动性肺结核诊断要点的判定; ——增加了大血管的界定; ——增加了瘢痕诊断的界定; ——增加了贫血诊断标准与分级; ——修订了 6. 肝功能损害的判定与分级; ——修订了 6. 中毒性肾病和 6. 肾功能不全的判定指标; ——取消了辅助器具如安装假肢的表述; ——修订了人格改变的判定基准指标; ——全身瘢痕的最低下限由≤ 30 %修改为<5 %,但≥1 %; ——对附录 A 判定基准补充的 智能损伤表述内容作了调整; ——取消了判定基准补充的 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的表述,同时增加了“与工伤、职业病相关的精神障碍的认定”的表述; ——伤残条目由 470 条调整为 572 条; ——根据国家工伤保险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对“于国家社会保险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后……”的表述改为“于国家工伤保险法规所规定的停工留薪期满……”,达到与相关法规相衔接, 以便于判断与执行。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 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的附录 C 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共同提出。本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红十字朝阳医院、北京市宣武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安定医院、北京市口腔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北京市安贞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以及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周安寿、李舜伟、田祖恩、张寿林、游凯涛、鲁锡荣、朱秀安、杨秉贤、安宗超、白连启、陈秉良、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