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c诠释“排除合理怀疑”在陪审团制度下的运作要素.pdf

格式:pdf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c诠释“排除合理怀疑”在陪审团制度下的运作要素.pdf

上传人:phl0420371 2016/6/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c诠释“排除合理怀疑”在陪审团制度下的运作要素.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O5年9月 September,2OO5 当代法学 ContemporarylawReview 第l9卷第5期(总第113期) ,() 证伪方法、经验法则和心理因素以影片《十二怒汉》为分析文本诠释“排除合理怀疑”在陪审团制度下的运作要素张雪纯葛琳2 (,北京100872;。北京100088) 摘要:对“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运作起影响作用的因素包括证伪方法、经验法则和心理因素。由于人类认识世界的共性和诉讼的规律性,各国的证明标准虽然表述不同,但在运作上也存在上述共性。因而研究证明标准的运作要素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证伪方法;证实方法;经验法则;心理因素中图分类号:DF73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影片《十二怒汉》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陪审团秘密评议室里的故事。一个在贫民窟中长大的男孩被指控谋杀生父,目击证人和凶器均已呈堂,似乎铁证如山。此案有两个证人,其中老头是男孩的邻居,他曾经听到男孩对父亲喊“我要杀了你”,而且在案发时听到隔壁有动静,还跑出走廊看到了男孩逃跑的身影;女证人的证据更为确凿,她在6o码外隔着一架铁路桥亲眼目睹了男孩把刀插入其父身体的过程。在法庭上,男孩辩解自己并不在场,而是去看电影了,但他说不出自己看了什么电影,以及主演是谁。此外,有人证明他曾买过一把与凶器一模一样的刀。陪审团在庭审之后退庭评议,必须达成一致结论才能正式结案,影片就从陪审团退庭一刻开始。12名陪审团成员中有广告商、工程师、富家子、新贵族、银行家、推销员等等。很多人希望早点结束枯燥的审判回去忙自己的事,在第一次投票表决是否有罪时,结果为11:1,只有8号陪审员投了“无罪”票,坚持要求进入讨论阶段。8号提出了自己对证据的怀疑,经过反复争吵和一次又一次的激烈争论和思维斗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本案有着诸多疑点,每一轮表决都有人折向“无罪”一方,原因各异,有的因为****惯于附和,有的因为要赶时间,有的因为确实认为有疑点。最顽固的坚持“有罪”者——一个叛逆儿子的父亲最终在复杂的情感之下放弃了自己固执的意见,12人最终全票通过“无罪”决定。片名中的“怒”字传神地体现了评议过程中陪审员各执己见,激烈交锋的情景。影片展示的是五十年代美国陪审团制度的现实运作状况,使笔者看到了与书面规定不同的存在于现实中的鲜活的陪审团制度。它选取的是美国陪审团制度的一个侧面,陪审团评议阶段。这个阶段由于在秘密评议室里进行,所以除了亲身参与者之外很难了解其运作情况。《十二怒汉》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研究素材,整个影片包含了关于美国审判制度实际运作的丰富信息,特别是在秘密评议室内陪审员是如何排除或提出合理怀疑从而作出结论的。因此,姑且让我们忽略影片的夸张成分和年代差异,将它作为一个分析文本,来探讨一下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在陪审团制度下作者简介:张雪纯(1977一),男,浙江安吉人,中国法制出版社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葛琳(1976一),女,江苏徐州人,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04· 维普资讯 的实际运作因素。排除合理怀疑和证明标准笔者注意到,影片中8号第一轮表决投“无罪”票时,并不是因为他确信男孩无罪,理由很简单,他偶然地在男孩家附近的小店里买到了一把与该案凶器一模一样的刀,由此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