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校园欺凌事件存在的问题.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校园欺凌事件存在的问题.doc

上传人:琥珀 2021/5/23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校园欺凌事件存在的问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园欺凌事件存在的问题_对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研究与对策龙源期刊网 .cn 对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研究与对策 作者:王官强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 年第 21 期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常有发生,让人触目惊心,这种暴力倾向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们的正常生 活和学****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更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应当引起家长、老师、社 会、学校高度的重视。
一、校园欺凌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校园欺凌在线问卷调查显示,对 15 个省市中小学的抽 样调查中接受采访的中小学生中,近 70%的学生表示存在校园欺凌现象,80%以上的学生对此 “心生恐惧”。据了解,校园欺凌事件主要发生在校内的厕所等不易被老师发现的地方。7 成以 上学生称,学校附近的胡同、小区、公路旁等偏僻的地方也不安全。然而,大部分学生遇到校 园欺凌,多采取回避或忍受的态度,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呀。
二、校园欺凌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 什么是校园欺凌?心理学认为:欺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 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 的侵犯。校园欺凌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1、是直接身体欺负,也就是欺负者用身体动作对受欺负者 实施***攻击;
2、
直接言语攻击,即欺负者以口头言语的形式对受欺负者实施语言攻击;
3、 是间接欺负,即欺负者五方借用第三方对受欺负者实施攻击,如造谣是非、搞离间、拉帮结派 搞排斥等。小学生欺负行为特点有四个:
1、欺负行为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2、是言语 欺负出现率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欺负,间接欺负行为的发生率最低;
3、男生以直接身体欺 负为主,女生以直接言语欺负或间接欺负为主。研究表明,现女生以直接身体欺负呈上升趋 势;
4、小学生的欺负行为可以预测将来的适应不良,经常受欺负的儿童会导致情绪抑郁、注 意力涣散、学****成绩下降、逃学、严重者甚至出现***行为等。而经常欺负他人者可能造成以 后的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等。
三、校园欺凌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家庭或个人因素 在我校的被访学生中,“假如你被同学欺负,你会告诉谁?”, 55%的小学男生选择“告诉 老师”,而只有 20%左右选择“告诉父母”。研究表明,小学生欺负事件往往受这几个方面的心 龙源期刊网 .cn 理特征影响:①缺少关爱,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这类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②家庭教 育不当,家长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不注重教育方式,导致孩子的偏执性格;③因为从小被家 庭溺爱,所以形成了自我中心,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
④父母离异或关系不和 造成部分学生欺负别人,是因为过去有受欺负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敌意。这种感 受和冲动促使他们从伤害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畸形满足感,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欺凌行为发生。
(二)社会因素
1、现在的独生子女多,缺少玩伴,与电视、游戏为伍,无形之中就会融入***的世界。
2、校园欺凌事件的风险等级偏低,造成对此类事件重视不够,从而忽略管理,这也是校园欺 凌得不到有效管理的原因之一。
3、媒体的作用也是不可轻视的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重 大。
4、社会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用“拳头”“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
(三)生理与心理因素 从心理发展角度上看,现在的学生有青春期提前的趋势,经研究显示,现女性月经初潮年 龄约在 10-16 岁,平均年龄在 13 岁,性成熟在 18 岁左右;男性性成熟约晚于女性,首次遗精 出现在 12-18 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 14 岁。性的发育较 70 年代约提前 2 年,性的发展使得男 生有着在异性前表现的欲望,男生和女生都会表现出“异性相吸”。性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发展 存在不平衡性,身体的发育特别是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心理矛盾特点明显。第一,心理上的***感与半成熟现状的矛盾,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都外 于半成熟状态,就会出现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青 春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第二,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独立意识强 烈,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 第三,心理闭锁性和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他们将自己内心封锁起来,不向***袒露,但少 年儿童的诸多苦恼又使他们倍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等矛盾。种种矛盾或表现欲望促使少年儿童具有冲动、不安,更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四、校园欺凌的对策
(一)从家庭教育入手 以浓厚的亲情和相互信赖的关系作为基础,加强平时在生活中的“做好人”教育。欺凌问题 与家庭教育有密切关联。每个家庭都必须经常对孩子的生活态度予以关注,在平时的生活当中 教育,并使其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