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43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2623466021 2021/5/24 文件大小:1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翰香小学
第五单元 单元目标




本单元有3篇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五”。课文包括《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寓言二则》通过《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积累了成语,还告诉我们道理。《画杨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看待什么问题,都应实事求是的道理。《小马过河》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知识及能力:
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会有感情的讲述寓言故事。
体会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过程及方法:
分角色表演,体会寓言的寓意。引导学生多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寓言,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悟出故事的寓意: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育学生做事要动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教法: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借助朗读来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课寓言二则:2课时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1课时
单元复****2课时 语文园地五:2课时
13课画杨桃:2课时 共计:11课时
14课小马过河:2课时
课题
12、寓言二则 
授课时间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过程及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2、能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情感态度价值观
悟出故事寓意: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悟出故事的寓意: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朗读引导法、指导法 
学****方法
自主探究学****法、合作交流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贴 
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我国民族分布由于历史上的几经分合,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 “ 大杂居、 小聚居, 互相交错居住 ” 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