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 组句”──“ 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积累四字词语和表示看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以读为主,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读中理解,交流中感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难点】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教法】1、 诗文对照,理解诗词意思 ;2、 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 ; 3、 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法】学生通过读,背,想,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自读感悟,讨论交流,表演等,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五、教具准备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烟花三月》,创设气氛,导入:“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谁牵谁的手?(教师根据预习引导介绍李白与孟浩然,并板书)
2、导入课题,齐读,学生书空。(教师随机指出这是“文包诗”体裁)
(二)认定目标
教师口述:今天我们来感受二人话别的场面,体会他们依依惜别之情。
(三)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勾画出四字词语。
2、找出人物对话,用“~~~~”标示。
3、再读课文,合作交流,找出与诗句意思对应的段落。
(四)学生读文,根据提示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检查反馈
1、指名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相关词语(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要求:按自己所理解的词语意思来朗读(准确,有节奏)。
3、出示古诗,指导读古诗
4、在文中勾画出诗句相对应的诗意
5、指名交流,教师出示相关诗句和诗意,指导读
4、读了诗、读了文,你觉得诗中含有什么感情?指名交流(指导读第二自然段,随机理解“依依惜别”、“仰望”与“远眺”。)
(七)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过渡:平时好朋友都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但这两位却什么也不说?这是为什么?(指名交流)
(1)教师导读: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学生读)。
(2)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⑷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