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渭南市北塘实验小学 张军会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 第四单元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经验。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和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理解面积的含义。
2、通过比较两个面积接近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感悟、体验到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两根长短不一的毛线、两片大小不同的树叶、三组面积不等的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两条长短不一的毛线)同学们请观察这两条线,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一条长、一条短。
师:一条长一条短,也就是说它们的什么不一样?
生:它们的长短不一样。
师:(在出示两片树叶)刚才我在咱们校园的地面上捡了两片树叶,你看看这两片树叶又能发现什么?
生:一片叶子大、一片叶子小。
师:一片叶子大一片叶子小也就是说两片叶子的什么不一样?
生:两片叶子的大小不一样。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也有大小之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面积
认识物体的面积
师:像黑板、课桌、书本、输液、屏幕、文具盒等等都叫做物体。(板书:物体)
师:(拿出一个文具盒)这也是一个物体,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生:面。
师:文具盒的里面还是外面?
生:文具盒的外面。
师:对,是文具盒的外面。外面还可以怎么说呢? 我们不是常说这样一句话“看人看事要看本质,不能被什么现象所迷惑”。
生:表面现象。
师:对,表面现象就说的是外面的意思,因此物体的外面也就说成是物体的“表面”。
师:许多物体都有表面,例如教室地板的表面、墙壁的表面、屋顶的表面、展板的表面(老师边说边用手指着所说的这些物体的表面)你们还能再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吗?
生:黑板的表面、树叶的表面、课桌的表面、书本的表面、门的表面、评比台的表面……
师:大家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仔细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生:数学书的表面摸起来光光的,课桌的表面摸起来不太光滑。
师:除了这个,数学书的表面和课桌的表面还有什么不同?
生:课桌的表面大,数学书的表面小。
师:大家的感觉不错,课桌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师:请跟老师说一遍(边摸边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师:那么文具盒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可以说成“文具盒的面积比较小”。请大家跟着老师说一遍。
生:自己说一遍。
师:黑板面比课桌面大我们就可以怎么说?
生:黑板的面积比课桌的面积大。
师:反回来怎么说呢?
生:桌子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
师:比一比电视机的面和屏幕的面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电视机的面积比屏幕的面积小。
生:屏幕的面积比电视机的面积大。
师:老师的手掌和你的手掌比怎么说?
生:老师手掌的面积比我手掌的面积大。
生:我手掌的面积比老师手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