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1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
基础知识
.
血脂组成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
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
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
(1)动物实验;
(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
(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
(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
(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
(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
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
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
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
脂蛋白
由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质,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运转,同时也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中。它们必须与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和极性类脂(如磷脂)一起组成一个亲水性的球状巨分子,才能在血液中被运输,并进入组织细胞。这种球状巨分子复合物就称做脂蛋白。
.
脂蛋白
脂蛋白主要是由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绝大多数是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合成,并主要经肝脏进行分解代谢
.
脂蛋白分类
乳糜颗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脂蛋白(a)[Lp(a)]
高密度脂蛋白(HDL)
这五类脂蛋白的密度依次增加,而颗粒则依次变小
.
CM和VLDL都是以甘油三酯为主,所以这两种脂蛋白统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
LDL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被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血浆中胆固醇约65%是在其内。LDL中的载脂蛋白几乎全部为ApoB100(占95%以上),仅含有微量的ApoC和E
Lp(a)的脂质成分类似于LDL,但其所含的载脂蛋白部分除一分子ApoB100外,还含有另一分子载脂蛋白即Apo(a)
.
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CM 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血浆中CM已完全被清除。由于CM颗粒大,不能进入动脉壁内,一般不致动脉粥样硬化,但易诱发胰腺炎。
近年来研究表明,餐后高脂血症亦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CM残粒可被巨噬细胞表面受体所识别而摄取,因而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