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威海 1. 总则 目的为规范大风( 阵风) 及台风来袭时的应急处置程序, 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 全面提高公司应对大风(阵风) 及台风袭击的能力, 切实保障广大员工、顾客生命财产及港口设备设施安全, 尽快恢复港口生产秩序, 为威海港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制定本预案。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把保障广大员工、顾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大限度地减少大风( 阵风) 及台风造成的损失。 属地管理、职责清晰。在大风( 阵风) 及台风来袭时,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单位根据大风(阵风)强度预报及台风预警信号, 采取相应措施, 快速反应, 及时妥善处置, 预防事故的发生, 有效防止大风(阵风)及台风造成的事故蔓延。各职能管理部门在大风( 阵风) 及台风来袭前, 要加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防风防台措施的检查, 对大风( 阵风) 及台风来袭期间的防范与风后恢复提供技术指导,尽快恢复港口生产秩序。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收到大风(阵风)预报及台风预警信号后, 根据风力强度、预警级别、所需动用的资源、可能带来的灾害等因素, 集团安委会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防灾救灾工作, 可以调动集团范围内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应急救援。各单位依照各自的业务工作范围,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防灾救灾工作。 平战结合, 全员参与。贯彻预防为主, 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 根据季节特点, 积极做好大风( 阵风)、台风来袭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建立健全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员工的宣传教育工作。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并参照《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制定。 适用范围 有效时间:自 2011 年8月1 日起。 适用区域: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 执行 本预案是威海港集团依法编制的重要管理文件,认真执行本预案,是集团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应急预案由集团安委会评审,取得许可备案后执行。 2. 概况威海港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 位于黄海北部山东半岛东端, 北与辽东半岛旅顺口共轭渤海咽喉, 东与韩国仁川港隔海相望。现有南北两个港区: 北港区即客运码头, 位于威海湾西北岸, 行政区划分隶属环翠区, 地理坐标 N37 ° 30′ ″, E122 ° 07′ ″; 南港区即新港区, 位于威海湾南岸, 行政区划分隶属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地理坐标 N37 ° 27′ 06″, E122 ° 12′ 06″。南北两个港区海上距离约 mail ,陆上距离约 16km 。 3. 风险评估台风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灾害性天气。威海市地处中纬度,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周边地形为低山丘陵区,比较容易遭受阵风、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在大风( 阵风)、台风来袭时, 北港区的服装商场、办公楼、客运站、定远舰景区、公园景区、配电室、滚装浮桥、车辆大型安检仪、高杆灯、分拨仓库、在港船舶等; 新港区的大型生产设备、办公楼、仓库、油库、高杆灯、配电室、运输车辆以及在港船舶等; 国际物流园区办公楼、仓库、油库、高杆灯、配电室、运输车辆、装载机械等。由于受到水平力和上拔力的影响,发生事故、损失的几率较高。尤其是大型生产设备容易发生倾覆、位移, 在港船舶容易发生走锚、碰撞、倾覆, 不仅影响港口安全和生产,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织领导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由集团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负责各类应急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调度、协调等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为本单位防风防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根据集团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防风防台计划、措施,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的方针,宁可防而不来, 决不来而无备。要坚决克服松懈、麻痹和侥幸思想, 严防死守, 把大风(阵风)、台风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审定集团的防风防台应急预案; 适时做出不同强度的大风(阵风)、台风来袭时的防范与救灾决策; 负责向上级报告受灾情况及灾后评估。 总指挥职责宣布启动或解除防风防台应急响应的指令, 决定防风防台救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如决定是否请求相关单位增援等)。 副总指挥职责负责现场组织指挥, 协调各应急队伍防范及救灾行动; 总指挥不在时, 由第一副总指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