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9古诗三首 《清明》.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9古诗三首 《清明》.doc

上传人:drp539604 2021/5/2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9古诗三首 《清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9古诗三首 《清明》
一、教学要求
、会写“魂、借、何、酒、牧、”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1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感受古诗的意境,收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搜集杜牧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二十四节气歌》吗?谁来背一背?
  生背(课件出示):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谁能说出这一句(指第一句)中所包含的几个节气的名称?生答。课件出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师: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为什么这个节气叫“清明”呢?《岁时百问》是这样说的:“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古典文学凝聚了人类思想和艺术的精华,它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深远的思维空间,阅读古典文学,对我们人格的塑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课文,去感受它的魅力。
(二)学****古诗
1读诗题,知作者。
(1)教师板书古诗题目及作者。(板书:清明 唐 杜牧)
清明就是指清明节。谁知道清明节是什么时候?清明节时民间有些什么风俗?
(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是家人团聚、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的日子)
(2)谁知道杜牧的生平?(生交流杜牧的资料)播放课件。
2 释字词,明诗意。
(1)(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相互解答自己的疑问。
(3)谁来说说自己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集体解答难以理解的词句。播放课件。
欲:将要。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借问:请问。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写了怎样的景致?路上行人指谁?此刻作者的心情怎样?(教师相机板书:景:雨纷纷 人:欲断魂)
(5)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
“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
(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此刻自然想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祛祛寒,也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7)“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播放课件。
遥指:远远地指着。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酒馆的标帜)
  3诵诗文,悟诗情。
  试着想象行人到了酒馆后,会怎样排遣愁绪呢?
 (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小组讨论、补充,并深入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4 学****生字,播放课件。
 。播放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