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班主任工作的困惑与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班主任工作的困惑与思考.doc

上传人:drp539609 2021/5/2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班主任工作的困惑与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理教育的反思及对策
说理教育是老师们平时用得最多的方法。当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老师们的****惯做法是找学生谈话,以期通过晓之以理来改变学生的行为。可许多时候说理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经常出现“今天找他谈话,他当时答应得很好,第二天又犯了。”“我已经跟他谈了六次,该讲的道理都讲了,还是没有多大改变”的状况,为何说理教育常常遭遇尴尬?如何走出说理教育的困境,提高说理教育实效性?下面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中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为什么说理教育会遭遇尴尬
1.逆反心理让学生拒绝教师的说教
现在的职高生独立意识较强,他们很不愿意总被当作教育对象,特别希望摆脱教师的管束和教育。由于这一心理特点的影响,他们常常会不加分析地拒绝来自***世界的声音,在讨论逆反心理的弊端时一位职高生深有体会地说:“逆反心理会使自己把对也当成错”。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说理教育的影响力自然大打折扣。
2.错误的操作为教师的说理教育设置了障碍
说理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方法,操作上有特定的要求,如谈话要有针对性、民主性、真实性(说理要真实客观)、生动性等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学生心理的变化,说理的策略也要随之变革。而现实当中很多教师的说理教育,背离操作原则的情况较为普遍。居高临下——缺乏民主性;干干巴说教——缺乏生动性;平平淡淡——缺乏艺术性,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少见。这些问题或许老师们多少有些自知,可有些现象很多老师还没有察觉,总是以为谈了那么多次都不见效,问题的根子在学生。殊不知自己错误的操作为说理教育设置了障碍。
二、怎样走出说理教育困境
1.淡化教育痕迹
前面提到:学生的“盲目拒绝”心态是说理教育无效或低效的原因之一。要转变学生的“盲目拒绝”心态,可以做一些工作,如通过日常中的关心、爱护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班会让学生讨论逆反心理的利弊等等。但在暂时无法转化学生的拒绝态度时,淡化教育痕迹是必然的选择。如何淡化教育痕迹,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经验表明:讨论式谈话有时能产生教育无痕的效应。老师按事先预定教育目标不断地启发提问,学生积极思考感悟,最后由学生自己生成老师期望的思想认识,在讨论式谈话中,由于学生是始终是主体,明显的教育痕迹已不复存在。落实淡化教育痕迹的策略,操作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用讨论式谈话,也可以用别的方法,只是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坚持一条原则:改老师说理为学生自己说理(或悟理)。用岳晓东博士的话说是
“让学生自己给自己举办人生讲座”,而不是老师给学生举办人生讲座。
2.正确把握说理教育规律
说理教育有三个阶段:即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改变学生。不难理解,没有走近学生,就无法深入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就无法说服、影响学生。许多老师既不走近学生,也不了解学生,结果自然是无法改变学生。我和一些老师的探讨中得知,有些教师不管对一个学生谈多少次,他们每一次谈话的目的都是希望学生改变行为、承认错误之类,几乎没有人把“走近学生和了解学生”作为谈话目的。不难看出,这些老师的说理教育是直奔主题(改变学生)的。跨越说理教育的必经阶段,违背说理教育规律,这正是他们无法走出说理教育困境的根源所在。要有效实施说理教育,一定要遵循说理教育规律,走好说理教育的三个阶段。
(1)走近学生阶段
这时老师心中要明白,眼前的任务不是改变学生,而是要设法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打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