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国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一、现行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 失业定义中的“工作时间”定额太低
在我国的调查失业定义中,把在调查标准时间前一周内从事有收 入的劳动时间不足1小时者均视为失业人口。而国外的情况是:美国规定 为在调查周内工作不满15小时,法国规定不满20小时者即为失业,他们 的工作时间均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1/3甚至达到一半。这样一来,我国的 工作时间标准就显得偏低,而且现实生活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一周工作 一小时,按照我,一个普通人显然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 活。
(二) 统计范围狭窄
我失业统计,它以户藉为依据、 是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产物,是户口与就业等各种社会待遇挂钩的结果, 其统计的范围与国际通行的失业统计相比要小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不包括城镇非常住人口。我 的原则进行劳动力抽样调查,而事实上,我国人口流动数量巨大,每年光 是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就有数千万,如果不对这部分人口进行失业统 计,那么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政(论文库)府不能知道流动人口的失业率, 对其无法控制;而流动人口本身不能知道自己在本地区是否存在很高的失
业率,不能对自己的工作流向有很好的了解,造成了盲流现象和社会的不 安定。
第二,没有把乡村人口纳入失业率的统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乡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0%以上,见表1。
而在我国的从业人员中,乡村人口则占了 70%以上的比重,见表 2。
占人口总数及从业人员数如此大比重的乡村人口的失业情况在 我国却一直没有得到反映,可以说是失业统计的重大缺陷。而我国乡村确 实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失业,只不过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隐蔽性强,因此 长期以来没有被重视,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我国的失业统计就能忽视这一 点。此外,(注:1996-2000年, 我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分别为:13508、13050、12537、12704、12820万 人。参见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第107页,中国统计出版社 出版。),而且数量每年有所变动,这说明,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分子,乡 镇企业从业人员也面临着市场的考验和失业问题。我国的失业统计应该注 意这些问题。
表1中国历年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
附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1》第91页,中 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表2中国历年从业人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
附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1》第107页,中 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第三,抽样比率太低。我国在城镇劳动力住户抽样调查中,只抽 取了 。以2000年城镇人口 45594万人(已经剔除了不以户记的军 人数250万)计算(注:参见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第94、 101页,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抽样比大约为1/18238,而美国的则为 l/1600o可见这个比率太低了。
第四,失业统计的年龄界限僵化。我国的调查失业统计的年龄界 限与失业年龄界限却很不合理,仅限定为男16〜50 岁,女16〜45岁,上限连退休年龄都不到(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60岁, 女55岁),这一方面使得很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