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74例.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74例.doc

上传人:xxj165868 2016/6/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74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 74例[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4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n=38 )和对照组( n=36 ) 。治疗组予以逍遥散加减、中药药物面膜及穴位埋线的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口服维生素 C 片、维生素 E 丸并外擦复方 SOD 熊果苷酸霜,共观察 2 个月。由两名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对每位患者治疗前后进行 MASI 评分, 按照 MASI 下降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 ,对照组总有效率 % ,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MASI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 P< ) ;治疗后两组 MASI 评分及 MASI 下降值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黄褐斑;肝郁气滞;中医疗法; MASI 评分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该病病因复杂, 病势较缠绵, 给患者带来诸多精神、生活及社交方面的影响。临床治疗本病方法较多, 但目前尚未发现疗效确切的方法,中医在治疗本病上体现了一定的优势。笔者自 2012 年3 月至 2013 年5 月针对黄褐斑临床分型中最常见的肝郁气滞型患者采用逍遥散加减、中药药物面膜及穴位埋线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10 年版) [1]: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 通常对称性分布. 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 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他疾病( 如颧部褐青色痣, Riahl 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鲜等) 引起的色素沉着。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中有肝郁气滞型的辨证标准执行[2]: (1) 主症: 颜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边缘较明显。(2) 次症: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3) 舌脉:舌质红, 苔薄,脉弦细。具备主症并兼次症 1 项以上者,合参舌脉即可确诊证型。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黄褐斑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 20-45 岁之间;③近1 月内未接受系统治疗或外用药物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半年内口服避孕药物者及长期从事户外工作者;②合并有心、肺、肝、肾、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传染病等严重性疾病者, 或合并细菌、真菌感染, 或局部皮肤破损及浅表溃疡者;③依从性差, 不能按规定方案治疗者; ④过敏体质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一般资料所有受试者均来源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门诊女性黄褐斑患者,共 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8例, 年龄 20— 45岁, 平均年龄( ± ) 岁, 病程 3 个月— 8 年,平均病程( ± ) 年,平均 MASI 评分( ± ) 分。对照组 36 例,年龄 20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