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湿疹中医治疗7大药方.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湿疹中医治疗7大药方.doc

上传人:df158687 2016/6/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湿疹中医治疗7大药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湿疹中医治疗 7 大药方湿疹中医治疗 7 大药方 1. 清热除湿汤龙胆草、黄芩、丹皮、赤茯苓、泽泻、萆薢、苦参各 10g , 车前草 15g ,六一散( 包煎) 、生地各 30g 。热盛者加白茅根 15g ,生石膏 30g( 包煎); 湿盛者加牛薏仁、通草各 10g; 痒甚者加白鲜皮 30g; 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 6g 。每日 1 剂,早晚饭前 1 小时各服 1 次。同时配合以下外治法:有糜烂渗出者,用 3% 硼酸溶液做开放性冷湿敷,每次 30 分钟, 每日 2~3次, 湿敷间歇期外涂氧化锌油; 无糜烂渗出者, 外涂炉甘石洗剂,每日 3~5 次。共用药 2 周。急性湿疹如果中医辨证属于湿热证采用以清热利湿为主的清热除湿汤内服, 并联合外用西药治疗, 与纯西药治疗组比较, 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尤其在减轻症状( 红斑、渗出等) 方面见效快。清热除湿汤由龙胆泻肝汤和萆薢渗湿汤加减组成, 方中龙胆草、黄芩清热除湿, 生地、丹皮凉血清热, 赤茯苓、萆薢、泽泻健脾渗湿. 车前草、六一散利湿清热, 苦参除湿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除湿止痒之功, 切中急性湿疹湿热证的病机。另外,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方中龙胆草、黄芩、丹皮、生地、甘草等药都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临床应用的关键是辨证要准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加减。 2. 术苓除湿汤炒白术 10g ,苍术 15g ,茯苓 15g ,泽泻 10g ,猪苓 10g. 薏苡仁 20g ,厚朴 10g ,陈皮 10g ,滑石 18g ,地肤子 15g ,白鲜皮 15g ,甘草 3g 。湿邪偏于下焦者可加黄柏、川牛膝; 瘙痒甚者可加乌梢蛇、刺蒺藜; 日久皮损色黯者可加丹参、当归。每日 1 剂,水煎至 300ml , 早晚分服。本方所主多为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患者, 病情迁延, 或因素体脾虚, 或因湿邪久羁, 过用苦寒而伤脾, 故兼见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等脾虚表现,属脾虚湿蕴证。治疗上应标本兼顾,既治“脾虚”之本,又治“湿盛”之标。术苓除湿汤中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苍术除脾湿升清阳, 茯苓助脾运、利水除湿, 三药合用达健脾燥湿利水之功,为君药。根据“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选泽泻、猪苓、薏苡仁助君药健脾利水,给邪以出路; 陈皮、厚朴理气和中、下气除满、助运脾湿, 祛湿剂中配伍理气之药,即“气化则湿亦化”之理, 五药共为臣药。滑石除湿利水, 地肤子、白鲜皮共达止痒之功, 三药为佐药。甘草既健脾益气又调和诸药, 为使药。在全方组成中既有燥湿健脾的平胃散( 苍术、陈皮、厚朴、甘草) 以除中焦湿阻, 义含健脾渗湿的四苓散(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 以治溲短便溏, 再伍渗利小便的六一散( 滑石、甘草), 从而使全方达到健脾燥湿畅三焦之机、化膀胱之气,使湿无从牛而有其去路的治疗目的,服之则湿患得除。 3. 养血祛风汤生地 15g ,当归 10g ,赤白芍各 15g ,丹参 15g ,鸡血藤 15g ,夜交藤 15g , 白蒺藜 15g , 乌梢蛇 10g 。阴血不足甚者加熟地 10g ,麦冬 10g ,女贞子 15g; 风盛瘙痒甚者加蝉衣 6g ,白僵蚕 10g ,全虫 6g; 合并有血瘀者加桃仁 10g ,红花 10g ,莪术 10g; 伴失眠者加生龙牡各 30g , 酸枣仁 30g; 大便干者加火麻仁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