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docx

格式:docx   大小:12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docx

上传人:保珠 2021/5/29 文件大小:1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中国古代的诗歌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从文学的角度看,它们自然是表现了人生的各种悲欢离合,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现将有关地理诗词摘录如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影射了满月;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影射了残月;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影射了满月;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形容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
“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描述解放前淮河的水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