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doc

上传人:q2299971 2016/6/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WS261-2006 )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血吸虫病的诊断。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急性血吸虫病由于人在短期内一次感染或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而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的急性症状。潜伏期大多为 30d ~ 60d ,平均约 。 慢性血吸虫病是指人体经常接触疫水或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使临床表现较轻, 或无症状、体征。急性血吸虫病未治愈者, 也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是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征, 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患者。病人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 未经及时、彻底的治疗,一般经过 2 年~ 10 年的病理发展过程,可演变成晚期血吸虫病。 3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 A) 发病前 2 周至 3 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 临床表现(参见附录 A) 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 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无症状, 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结肠肉芽肿或侏儒表现。 实验室检测 下列试验至少有一种反应阳性(见附录 B)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试验。 环卵沉淀试验。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粪检找到血吸虫虫卵或毛蚴(见附录 C )。 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虫卵(见附录 C )。 吡喹***试验性治疗有效 4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 5 诊断标准 急性血吸虫病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 和 。 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 或 。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 。 慢性血吸虫病 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 、 和 。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 、 和 或 。 晚期血吸虫病 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 、 和 (既往确诊血吸虫病者可血清学诊断阴性)。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 、 和 或 。 6 鉴别诊断(参见附录 D) 急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疟疾、伤寒、副伤寒、肝脓肿、败血症、粟粒型肺结核、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的一些临床表现与急性血吸虫病相似,应注意鉴别。 慢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肠结核以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症状有时与慢性血吸虫病相似,应注意鉴别。 晚期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应注意结节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疟疾、结核性腹膜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与晚期血吸虫病有相似临床症状疾病的鉴别。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广东、广西、上海、福建、浙江等 1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流行区最东为上海市南汇区,东经 121 ° 51 ′; 最南为广西的玉林市, 北纬 22 ° 20 ′; 最西为云南省云龙县, 东经 99 ° 04 ′; 最北为江苏省宝应县, 北纬 33 ° 15 ′。血吸虫病的传播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特点, 血吸虫病是人兽共患病, 人和 40 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血吸虫病,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接触了疫水后感染血吸虫。影响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如地理环境、气温、雨量、水质、土壤、植被等。社会因素是指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方式、生活****惯等。 临床表现 急性血吸虫病对发生于初次感染者, 在接触疫水后 1d ~ 2d 内, 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 部分病人感到痒。突出症状是发热, 特点是病人体温午后开始逐渐升高, 傍晚时达到高峰, 至午夜大汗热退, 热退后病人症状明显减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