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上好音乐欣赏课的鉴赏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好音乐欣赏课的鉴赏分析.doc

上传人:1652129**** 2021/6/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好音乐欣赏课的鉴赏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音乐欣赏是人的一种心理审美活动。音乐是通过旋律表情达意,能直接受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净化情绪,纯化感情。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情绪陶冶功能。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指出: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人们的情绪会随着乐曲的变化而变化。音乐的陶冶情感功能是巨大的。从心理学来讲,音乐主要是通过宣泄和补偿达到对人们情感陶冶的目的。在音乐世界里,人们摆脱了自身的渺小和平庸,心灵变得光明和澄澈,纯净美好,且想象力也成为人们感官的无限延伸,体验到心灵自由的全部快慰。在悦耳怡情的音乐中,人们身心得到放松、平衡,达到和谐安逸的境界,音乐所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感,融人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于一体,使人获得完美的精神享受。因此,培养学生喜欢音乐,懂得鉴赏音乐,进而热爱音乐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音乐教学中的欣赏课是我们许多音乐教育者感到棘手的教学内容。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是让学生用耳朵、心灵去感受作品的美,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想象力、感受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我们说欣赏音乐分三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那么,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这样才能逐步养成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那么,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呢?
一、介绍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因此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对学生理解作品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如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内容:作品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是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表现处于深重民族危机下的三十年代知识分子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词作者田汉和曲作者聂耳也是抗日队伍中的一员,中华儿女满腔热忱投入到救国救民的浪潮中……在介绍完这些之后,学生再听这首歌里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对这句歌词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同时也使学生仿佛回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感,使其对这个作品的理解更加淋漓尽致。
二、从音乐语言下手
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各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注意从哪些要素出发,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
如河北民歌《小白菜》表现了在旧社会一个失去母爱的可怜的孩子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悲惨现实。在欣赏这首歌时,除了教师讲述一下有关背景外,就要从旋律入手,教学生哼唱歌曲的主旋律:
3/4 5 3 3 ︳2 - -—5 3 32 ∣1 - - ∣1 3 2 ∣6 - - —
2 1 16— 5 - -—2/4 6 16 ∣5 - ∣62 16 ∣5-‖
教师富有感情地领唱旋律,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那种哀伤的意境,这时再让学生画出旋律线,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另外,教师还可做出总结,为今后欣赏课打好基础。那就是,旋律线下行,速度舒缓的音乐一般较低沉哀婉,相反,旋律线上行,速度较快的音乐,一般较激昂、欢快、活泼。
三、分析作品的结构
作品的结构指作品的布局,即曲式。包括乐段、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