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中药名词解释.docx

格式:docx   大小:206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药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阿宁 2021/6/2 文件大小:2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药名词解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中药名词解释
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之一,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具有完整的理论
体系和独特应用形式的药物。
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的性能和临床应用为主,也旁及其来源、采制等基本知识的一门
学科。
道地药材:是指具有地区特色、质量优良、疗效显着的药材。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生药材进行
一般修治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修制:包括纯净、粉碎、切制和水飞。
水飞:是将不溶于水的药物与水共研,再加水搅拌得混悬液,沉除粗粒,倾除细粉混悬
液,再静置后倾出水液,得取微细粉末。用于矿物及贝壳类药物,在五官科、眼
科中外用时需极细粉末者,使之药物易于吸收和减少刺激性。
水制:包括漂洗、浸泡、闷润、喷洒等。
煨:是将药物用湿物料(纸或面)包裹放入火上或火灰中加热的方法。
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挥发油及刺激性物质,以缓和药性,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煅: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用高温加热,使其松脆、纯净,易于煎出或改变药物性能,增
强疗效。多用于矿物及贝壳类药物,如煅牡蛎,加强收涩作用;煅代赭石,是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煅血余炭,使其炭化,加强止血作用。
蒸:是将药物隔水蒸至需要的程度,可清蒸或加辅料蒸。
清蒸是为便于保存并缓和药性,如桑螵蛸,蒸后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保存,保证药性;木瓜蒸后便于切片。
辅料蒸,可改变药性,如制大黄,减弱泻下作用;制首乌,加强补益作用。
煮:是将药物用水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煮至所需程度的一种方法。目的是改变药性、增强
疗效,降低毒性。如醋煮芫花,黑豆、甘草煮川乌,能减低毒性;醋煮延胡索可加
强止痛作用,提高疗效。
药性(药物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
性等方面。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平性:药物的寒热温凉的偏性不明显。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下降平逆,趋
向于下;浮,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泄利向内,趋向于里于下。
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某一部分奏效作用强,而对另一部分作用弱或无作用的趋向。
毒:古代:系指具有治病防病功能的药物总称,即“偏性”。
现代:是指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配伍:是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有目的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中药七情:是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想杀、相恶、相反。其中单行是单味药的应
用,其他是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
相须:性能相似的药物合用,其协同作用,增强原有药物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用后
能显着增强清热泻火作用;银花与连翘配伍同用,增强清热解毒作用。
相使:性能与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合用以提高主药疗效。
如黄芪与茯苓配伍同用,茯苓增强黄芪补气利水作用。
相畏与想杀: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制它者称相杀;被制
者称相畏。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姜杀
半夏、南星;半夏、南星畏生姜。
相恶:两药合用,可是药效降低或消失。如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两药合用,可发生不良反应或毒性增加。如甘遂反甘草。
配伍禁忌:是指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不宜合用,即配伍中指的“相恶”与“相反”。
妊娠用药禁忌:某些药物能损伤胎元,导致胎动不安甚至流产,妇女在妊娠期间对这些
药物应禁用或慎用,称妊娠用药禁忌。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治疗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谓之解表药。
升提中气:药性升浮,能使下陷的中气得以上升谓之升提中气。亦称“升举中气”或“升
阳”。升提中气药适用于中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及内脏下垂等病证。药如柴胡,升麻,黄芪等。
宣通鼻窍:通过药物的宣散作用解除鼻塞症状,称之为宣通鼻窍。药如苍耳子、细辛、
白芷。
清热药: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谓之清热药。
伐胃:指大苦大寒之品,克伐、损伤胃气。又称“败胃”。因苦寒之性易于伤阳,若大
量久服,脾胃之气受损,运化无力,则食欲不振,饮食不消,甚至腹痛、腹泻。
如黄连。
通乳:通畅乳汁之义,亦称“催乳”、“下乳”、“下乳汁”。通乳药物适用于妇女产后乳
少,或乳汁不下而引起乳房胀痛。药如木通、通草、王不留行、穿山甲、漏芦等。
清虚热:清退虚热之义。虚热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之分。清虚
热药物性味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