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十五从军征.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十五从军征.docx

上传人:xgs758698 2021/6/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十五从军征.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乐府诗,描述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塑造栩栩如生老兵绝望的形象。本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学情分析 :
在小学六年的学****中,学生对战争题材的诗文已有不少接触,对战争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有一定的学****基础。学生初步具备学****古诗的能力,掌握了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设计理念 :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文是乐府诗,语言平白朴实,可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揣摩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方式。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吟诵学过的古诗)
一、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同学们,从你们有感情地吟诵的古诗中,可以看出你们“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对于这几句古诗你们一定不陌生吧!
课件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2.读着这些诗,你有什么感受?
二、破解题意,咬文嚼字激感情
1.今天,我们再学****一首与战争有关的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从哪儿可以看出与战争有关?(板书课题及解题,从军:参军;征:被征入伍)
2.了解乐府诗。
“乐府”本是管理音乐的宫廷官署, 后来将之收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渐渐地乐府诗演变成为诗歌的一种体裁,类似于绝句、律诗、歌行、古体诗……这些乐府诗由宋代音乐家郭茂倩编入《乐府诗集》中。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酝酿情
1.一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检查字词,正音)
冢zhǒng 累累lěi 狗窦dòu 雉zhì 羹gēng 舂谷chōng 贻yí
2.二读古诗:要求读出节奏,读得抑扬顿挫。
3.三读古诗:要求读出韵味,读得入情入境。(并配古筝曲)
4.读了几遍古诗,你看到一些什么画面?(指名学生说画面相机板书,并梳理出老兵的回乡经历:始得归→归途中→返家中→东向看)
5.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你读诗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为什么?
四、品词析句,对话文本悟诗情
(一).品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1.读了这句,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十五” 、“八十”体会从军时间长)
2.理解“始”,体会从军的艰辛。
3.介绍时代背景
4.65年的短兵相接,65年的浴血奋战,老兵九死一生,终于可以回家了,他的心情如何?(喜出望外)
过渡:九死一生的老兵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