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17].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17].docx

上传人:drp539604 2021/6/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17].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会写本课生字”盗”。
   2、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课文内容,明白掩耳盗铃的寓意。理解“掩耳盗铃、垂涎已久、栩栩如生”三个词,并用“垂涎已久、栩栩如生”造句。 
  3、梳理讲故事的方法,练****讲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将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孩子们,黄老师很高兴来到你们班,看到你们上课坐得这么端正,眼睛里闪着智慧的光芒,黄老师相信,这节课我们将合作得非常愉快。
1、这些是我们学过寓言故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抽生回答(简单的说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2、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寓言是《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说得很完整,你们和黄老师想的一样) 学****生字“盗”,注意上下宽窄要匀称,“皿”的下横稍长托上。提起笔在横中线上,两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老师写,学生书空。生描红一个写一个。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谁去偷钟?怎么偷的?结果怎样?为什么要去偷钟?)
二、整体感知,读通文章。
黄老师相信孩子们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获得答案了,不急,孩子们的疑惑等会儿在文中我们将一起一一探讨与解答。现在首先得通过生字新词关!请孩子们根据自学提示学****全班齐读提示)
  1、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这则寓言,读通全文。
2、把预****时勾画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想一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PPT出示自学提示)竖着板书:掩耳盗铃
 检查自学情况
PPT出示与内容相关的生字、词语,纠正读音。(这些四字词语你勾画了吗?孩子们要学会积累词语。)
2、想一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PPT出示一起完成。)
再读文章,理解内容。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探讨、去解惑、去领略寓言的独特魅力。
探讨一:请同学们找一找,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用括号标出来,学****第一段)板书:起因 第一段其实还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同学们找到了吗?板书:垂涎已久 垂涎已久什么意思呢? 把垂涎已久带回文中可以这样说:小偷对范家院子里的大钟垂涎已久,于是想要得到它。你能用垂涎已久说一句话吗?黄老师先来说说,出示例句。
2、这口大钟是有多漂亮,让人垂涎已久?请用横线勾出描写大钟特点的语句。大钟上的龙纹图案真漂亮,栩栩如生啊!你能用栩栩如生造句吗?(积累词语栩栩如生相似词语)这些词语送给大家。
3、探讨二:课文在偷钟的过程中对小偷进行了两次心理描写,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用波浪线勾出来。板书:经过
第一次是想把钟敲碎,板书:砸钟 第二次是敲钟的巨响让他害怕,板书:钟响 两次心理描写都采用反问的手法 第二单元我们已经学了反问句变陈述句,现在把这两个反问句变成陈述句你会吗?学了就不会忘,真是会学****的孩子。
孩子们请思考:偷钟的过程中,作者除了抓住心理活动描写,还抓住什么描写的?(抓动作、采用比喻的手法)。 孩子们真的是火眼金睛啊!会观察,会发现,“猛地砸去”,你能做做这个动作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好一只着急的蚂蚁啊!他为什么着急?(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预设:钟声已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