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泸溪思源实验学校电子备课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7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泸溪思源实验学校电子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1650986**** 2021/6/2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泸溪思源实验学校电子备课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泸溪思源实验学校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8、《我的叔叔于勒》
备课时间
2018-10-9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语文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者
梅艳霞
执教者
梅艳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主题思想。
2、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文中人物有正确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两样东西——金钱和亲情,摆在你的面前,而你只能选择一种,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亲情)
是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会这样选择呢?为什么有的人遇到分离几十年的亲兄弟非但不去相认,而且避而远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二、教学新课
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期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教学提示】
本文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学生可能理解得不是很全面,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介绍。
1、课文中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的词语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明确: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个案修改:
一、导入:
1、介绍“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契诃夫   俄国
欧亨利   美国           
莫泊桑   法国       
左拉:     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屠格涅夫: 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
恩格斯:   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2、今天一同探索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经典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然后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可是后来于勒破产又失去了钱,还可能会回来花他们的钱。总之,他们对于勒的称呼因于勒的贫富而发生变化。
2、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提示: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悬念→结局(技巧)
明确: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