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我的论语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的论语心得.doc

上传人:lily8501 2021/6/2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的论语心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的论语心得
篇一: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读后感
作者:于丹 出版社:出版社中华书局
于丹的《论语心得》增加了我对《论语》这部中华瑰宝的理解,通过我的心得体会,和大家于丹的心得体会做对比,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认识上的不准确,不透彻性。这本书是以一个亲切的视角传递给我们温暖的灰色的大众的孔子,一个大家都需要的孔子,也就是说,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位最具普遍性的孔子。“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味,而多彩保证了活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积淀是以儒学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代表的。“神于天,圣于地”的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即是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的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我们行为的拓展。永远不抛弃,不放弃,在大家所不耻时依然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在困难贫穷的时候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坚信只要努力付出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于丹老师说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是如何找到内心的安宁,我认为论语中的乐感文化是在于强调此岸性,是中国人的本体***思维,一个世界,注重经验的积累,不喜玄思、不尚逻辑,乐观豁达;它不是造就匍匐于人格神脚下的子民,而是培育“与天地参”的万物之灵,把人生交给自己,尽管千辛万苦,也乐于眺望未来。相信只要
诉诸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实践终会取得长久的幸福。
一个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论语的哲学是强调我们能够有担当的品格,作为担当文化使命的特殊知识分子阶层,我们大学生首先要完成学****的三个境界。开始时文化的厚重,要学****的知识内容之多,使得我们“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再到沉醉于学****当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醒悟和豁达。也是于丹老师在文中说的践道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忘却一己得失,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大的群体中去,把自己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所谓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所谓人生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理想与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走多远,关键在于内心飞愿望,这根手中的线,内心越淡定越从容,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
我想《论语》这部中华瑰宝,是值得我用一生来体会的,其中的任何一条道理都够我们受用终生,《论语心得》展现的是于丹老师的理解,她说孔子是温暖的,我说《论语心得》也是温暖的,它激发了我的思考和理解。
篇二:论语心得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汪彦
虽然高中学过《论语》,但是那时候的学****只是着重字句理解,体会孔子的精神,至于如何把《论语》中蕴含的道理渗入到现实生活中,语文老师并没有作过多的讲解。其实这也是教育的失败,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师生们只注重理解《论语》的表象,而对其中的内涵道理缺乏思考,因此就不可能应用于生活中。我们要知道这些道理不仅可以发展智育,更可以发展德育。
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
一、理想之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与他 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在今天看来,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 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或许付出了全部的智慧、***,又或许付出了汗水甚至血泪,无论成功或是失败,我们都要享受其中的过程。因为我们已经用脚踏实地的能力收获了宝贵的经验,结果如何又何必太在意,享受过程就好,知足常乐。
有了理想,才会付出行动;也正因为有了行动,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理想和行动的关系不仅仅只是辩证关系。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宽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
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