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国内外水稻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内外水稻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内外水稻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内外水稻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姓名: 姚喜晶年级: 2008 级专业: 农学学号: 2084120013 国内外水稻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摘要】种子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是世界第三次农业革命成功的内在动力,种子不仅解决了人类所需求的食物问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所以国内外都很注重育种工作的发展。【关键字】水稻育种发展趋势 1、国外水稻育种研究现状进入新世纪, 由于跨国垄断资本的输出和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育种业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发达国家育种业面临全球化、产业化、高技术化。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在育种上的应用目前世界上基本由美国主宰, 特别是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育种最引人注目,美国在玉米育种上, 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育种方法,基本上实现了高品质、特用专用、高产量、多用途的转基因育种, 实现了目标育种和定向育种。国外水稻超新育种,日本的“7、5、3”计划,即超高产育种计划。1981 年,日本组织其主要水稻研究单位进行所谓的"逆753 计划" ,旨在通过税粳稻杂文选育产量潜力高的新品种,再辅之以相应栽培技术, 使中低产地区实现 ~ t/hm2 (糙米),高产地区实现 10t/hm2 以上,15a 实现单产增加 50 %的超高产目标。从 1981 ~1988 年的 8a 中,整个计划共育成5 个品种,即中国 91 号、北陆 125 号、中国 96 号、北陆 129 号和北陆 130 号,其小面积产量记录已接近 10t/hm2 ;但这些品种大多在抗寒性、品质和结实率方面存在问题,而未大面积推广。进入 20世纪 80 年代后期,国际水稻所的育种、生理、栽培等学科的科学家合作研究联合攻关,根据水稻形态、生理、物质生产等与产量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培育“超级稻”后又称新株型的超高产育种计划,经过努力主攻目标是这种新株型分蘖少( 一般一株 4—6个),适宜直播可以移栽,具备发达的根系,能更有效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株高 90-100cm ,生育期 100 —130 天,茎秆坚硬,叶片挺而厚,叶色深绿,每株 200-25 0 粒,加工品质好,抗多种病虫。在 1994 年虽然完成了一批新株型,但这些新品系、新株型仍然没有完全稳定,虽然穗系很大,但普遍存在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抗性弱等缺陷,离投产尚有一定的距离,离计划目标的差距还很大,TRRL 的育种家们正在继续努力改变其缺点,希望在 2005 年培育成亩产达到(800 一 lO00kg /667m )13—15 吨/公顷的超级稻新品种, 以满足国际水稻生产的用种需求。目前世界上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水稻育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处于当今领先地位。 2、我国水稻育种研究现状在我国水稻育种发展史上,单产曾出现过两次重大突破。第 1 次是始于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期的矮化育种,其主要成就是降低了株高,提高了品种的耐肥抗倒性和收获指数,国际上称为第 1 次绿色革命(还包括小麦的矮化育种),这次绿色革命使世界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第 2 次是出现在 70 年代初的杂种优势利用、据 FAO 资料, 1990 年世界上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整个水稻面积的 10%, 但其稻谷产量占稻谷总产量的 20 %。两次水稻育种的重大突破,促使我国水稻平均单产在 60 年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