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治.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治.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治摘要:综合描述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感染途径及预防策略关键词:导管;血流感染;途径;预防策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介入性导管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为病人进行输液、营养支持、血透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但与之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 最常见的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 CRBSI) , 已成为导致原发性菌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发病率高,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病人来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且死亡率明显增加。对于医院来说,则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病床的周转率,有可能使医院面临医疗纠纷。因此, 早期诊断 CRBSI , 了解高危因素, 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诊断 CRBSI 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发的寒战和高热,体温平均高达 ℃,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沿导管皮下隧道附近偶可有红斑、硬结、触痛或化脓。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 2002 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有留置静脉导管史、临床出现不明原因发热( 体温>38 .5℃) 、寒战,外周血像升高、导管尖端及血培养至少可获得 1 个阳性的结果;导管端经半定量培养≥ 15 个菌落/导管段, 或定量培养≥ 10 个菌落/导管段, 具有临床感染迹象, 并且和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相同种类和抗菌谱的病原菌,无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2 高危因素 导管类型导管材料可以影响血栓的形成和微生物的附着, 应用聚***乙烯导管时, 其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 70% ,而柔软的硅胶和聚氨酯导管更少形成血栓,抗菌导管的使用,使 CVC ~ RBI 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与单腔导管相比,双腔和三腔导管更易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 年龄与疾病 Giles 认为,年龄可能是预测引起 CRBSI 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越高, 已有多项研究结果与此相符, 病人的年龄、病情及宿主免疫功能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密切相关。 穿刺部位皮肤细菌密度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细菌定植的发生率较高, CRBSI 发生率亦较经锁骨下静脉为高。原因是下肢静脉血流相对缓慢, 长期卧床易形成静脉血栓; 股静脉靠近会阴部, 皮肤易污染, 细菌容易入侵定植。颈部被毛发覆盖,细菌密度也较高,故锁骨下静脉置管比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更为理想。 抗菌药物使用 Al Soub 等在 1997 年对 37 例感染病例的研究显示, 100 的病人抗菌药物治疗史被确定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子。近年来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大量不合理使用, 不仅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多, 而且也是目前医院感染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置管时间与无菌技术导管相关性感染(CRI) 的发生率与导管留置时间呈正相关。 Brun — Buisson 等报道。随着置管时间延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置管 3d CRBSI 发生率为 % ,一周以上为 % 。另外,若医护人员在穿刺操作或置管护理过程中无菌观念欠缺、操作欠规范, 以及对手卫生重视不够, 也可使病原菌通过接触传播而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