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6/6/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住宅区规划 1. 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 、小区、组团三级。 3. 居住区: 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 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3-5 万)相对应, 配建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 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 万)相对应, 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 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300 0 人) 相对应,配建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6. 构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1)一定的社会关系 2)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3)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4)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7. 邻里单位及其原则 20世纪 30年代,美国人西萨-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的住宅区规划理论。 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 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 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 8. 社区发展原则(核心:以人为本) 需求层次理论: 1954 年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即: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类型人口规模(人) 户数(户) 居住区 30000~50000 10000~16000 居住小区 10000~15000 3000~5000 居住组团 1000~3000 300~1000 住宅街坊/ 住宅群落/ 2 9.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1)按使用性质分(2)按使用频率分(3)按营利与非营利性质分 10. 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按使用性质分为 8类 1)教育 2)医疗卫生 3)文化体育 4)商业服务 5)金融邮电 6) 社区服务 7)市政公用 8) 行政管理及其他 11. 公共服务设施按使用频率分为 2类 1)经常使用 2)必要而非经常使用 12. 公共服务设施按营利与非营利性质分为 2类 1)营利 2)非营利 13. 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1)教育:幼托、小学、中学等(2)医疗卫生:医院、诊所、保健等(3)文化体育:电影院、文化馆、运动场(4)商业服务: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5)金融邮电:银行、邮电所等(6)社区服务: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老年设施等(7)市政公用:变电室、高压水泵房(8 )行政管理及其他: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市场工商管理部门、防空地下室等 14. 配建指标的控制: ?住宅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规范规定的千人指标。并以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进行总量的控制。?使用时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和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千人总指标。 15. 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 m2/ 千人) 16. 服务半径: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居住区级?800-1000 米居住小区级?400-500 米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