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WonderA 2021/6/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组合作学****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之我见    
11月份,我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在教师们的积极推动下,已经圆满结束了。从老师们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们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的教学模式。这说明小组合作学****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崭新的学****方式,伴随课程改革的春风己悄然走进了课堂。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小组合作学****没能培养学生自信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得不到增强,没能能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聆听等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主要表现如下:
1、合作学****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方式,合作学****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例如:一位老师在教“7的认识”时摆7根小棒、7个图片也要求小组合作”。实际上这些数学活动学生个人完全能够完成,没有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必要。这样的合作不仅不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反而让大多数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
2、合作学****目的不明确。有的老师走入了教学误区,为“活动”而“活动”,不分主次轻重,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随意将课文中的一个句型或知识点硬塞给学生,来回反复地让学生分组操练。例如在听五(1)班周老师的
Unit
5 my weekend这一课时,将“--Do  you often read books in this park ?---yes, I do.”这个句型让学生分组反复地操练。像这样的合作毫无价值,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于是有些同学就草草应付了事,然后各行其是,课堂内声音嘈杂,秩序“混乱”。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合作时分组不科学。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采用的合作方式是同桌双人合作,这种双人合作方式是合作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而有的老师采用的是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小组,这样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但这种合作随意性又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4、合作规则不明,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例如一名教师在教《掌声》一课时老师共组织了两次合作学****第一次是当教者使用多媒体播放了同学们难过的图片,请同学们自由议论:同学们为什么都不说话;第二次是教师出示课文插图,让同学们讨论“这时候为什么大家热烈地发表着意见。结果这两次合作都有一个共同点: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几个学生就围在一起叽哩呱啦,满教室嗡嗡作响的声音,好像每个人都在说话,可谁也听不清谁的声音。大约一分钟后,老师说“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老师让学生发表高“高见”,但举手发言的同学却极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种热闹的场面,看似同学们很积极,达到了“讨论”的目的,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同学们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所以同学们并没有得到什么共识,而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以致于老师让大家发表意见时,小组内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
5、合作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