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林语堂名言名句大全,林语堂经典语录
篇一:《林语堂经典散文全集》精彩摘录
林语堂精彩语录
——摘自《林语堂散文经典全集》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我的话》
个人彻悟的程度,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国吾民》
凡艺术,一方在于作者,一方在于观者,靠的是二者相感相应。《看电影流泪》
一个自然人必然会爱他的子女,但是只有受过文化洗礼的人才会孝养父母,敬爱老年。《乐享余年》
旅行的真正动机应为旅行以求忘其身所在,忘却一切包括自身。《论游览》
中国历史,每八百年必有王者兴。《中国的国民性》
智慧的人绝不劳碌,过于智慧的人绝不是劳碌的。《中国的休闲理论》
东方人须向西方人学习动植物的全部科学,可是西方人须向东方人学习怎样欣赏花鱼鸟兽。《论肚子》
一个民族产生过几个大哲学家没什么稀罕,但一个民族能够以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那是难能可贵的。《人性之研究》
中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够忍受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天地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下,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着傻子。《谁最会享受人生》
如果一个人离开城市,到山中去过着幽寂的生活,那么他也不过是第二流隐士,因为他还是环境的奴隶,城中隐士才是最伟大的隐士。《谁最会享受人生》
世上本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事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读书的艺术》
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读书的艺术》
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读书的艺术》
读书有两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一样多的。《读书的艺术》
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国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者,这是一个人认知发展商最重要的事情。《读书的艺术》
花在热闹场中一开,使万山丛林里也开,甚至使生于枯崖顶上,无人过问花也开。花只有一点元气,在孤崖上也是要开的。《孤崖一枝花》
严肃终究不过是努力的标记,而努力又只是不熟练的标志。《论幽默感》
篇二:林语堂《苏东坡传》名句及精彩片段摘录
林语堂《苏东坡传》名句及精彩片段摘录
·所谓华美靡丽的风格,可是说就是堆砌艰深难解之辞藻与晦涩罕见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
·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正如我所看见的他那两幅墨竹上那乌黑的饱墨之光。
·在势如奔马的狂波中逆流而上,在沿江的岸边一步步俯首躬身向上跋涉而行。
·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的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是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镣铐的枷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此一巨大的扁圆石头,呈苔绿色,背上满是晶莹的小水珠。青蛙尾尽处为一石洞,其中发出清脆的潺湲之声。
·苏东坡这时轻松愉快,壮志凌云,才气纵横而不可抑制,一时骅骝长嘶,奋蹄蹴地,有随风飞驰,征服四野八荒之势。但是弟弟则沉默寡言。父亲则深沉莫测,对事对人,一概不通融假借,因此处世则落落寡合,将身旁这两匹千里之驹,随时勒抑,不得疾驰而奔。
·苏堤和西湖之与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双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没有苏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岛,一画龙点睛增其神韵,那西湖该望之如何?几百年来的中国游客,春季到来之时,向西湖蜂拥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钓,或在垂杨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时光。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东岸上的柳浪闻莺;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岛上,由苏东坡兴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确是,湖的四周没一个角落不使游客觉得美丽出奇而感到荡气回肠的,晴天也好,在与众也好。
·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
篇三:林语堂语录语句
林语堂语录
1:我想行字是第一,文字在其次。行如吃饭,文如吃点心,不吃饭是不行的。现代人的毛病是把点心当饭吃,文章非庄重,而行为非常幽默。中国的幽默大家不是苏东坡,不是袁中郎,不是东方朔,而是把一切国家事当儿戏,把官厅当家祠,依违两可,昏昏冥冥,生子生孙,度此一生的人。我主张应当反过来,做人应该规矩一点,而行文不妨放逸些。因为文学像点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