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2,032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2623466021 2021/6/3 文件大小:1.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特征
物质形态或状态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经常伴随有发光、发热、
变色、产生沉淀或固体溶解、生成气体等现象
示例
车胎爆炸、工业制氧、石油分馏
***爆炸、高粱酿酒、煤的干馏
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同时,往往伴随物理变化。
而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示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挥发性、溶解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
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二氧化碳(CO2)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用途
①能用于灭火 ②检验澄清石灰水
检验方法
①可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气体的性质
氧气(O2)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化学性质
活泼,能跟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能助燃,支持呼吸
用途
①供给呼吸(医疗急救、宇宙航行、潜水)
②支持燃烧(炼钢、气焊)
制备原理
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沸点比氮气高的氧气后逸出)物理变化
MnO2
二氧化锰
2、实验室制法:
MnO2
二氧化锰
加热
①过氧化氢 水+氧气(2H2O2 2H2O+O2)(分解反应)

②***酸钾 ***化钾+氧气(2KClO3 2KCl+3O2↑)

加热
紫红色粉状固体
③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 氧气(2KMnO4 K2MnO4+MnO2+O2↑)
检验方法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可使燃烧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氮气(N2)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不活泼,不支持燃烧
用途
①保护气(焊接金属时常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中充氮气防腐)
②制作***和化肥
③液氮可作医疗冷冻剂
惰性气体
组成
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
很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用途
①常作保护气
②制作多用途电光源: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③氦气密度仅次于氢气,且不能燃烧,可用于填充安全汽艇
氢气(H2)(最轻的气体)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较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加热
(1)可燃性(所以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氢气纯度在4﹪~74﹪时点燃会爆炸)
(2)还原性(用以冶炼金属):H2+CuO H2O+Cu
用途
(1)探空气球——密度小 (2)作燃料——可燃性
(3)冶炼金属——还原性 (4)制取盐酸、合成氨
实验室制取氢气
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Zn+H2SO4ZnSO4+H2↑
臭氧(O3)
物理性质
淡蓝色、鱼腥味的气体
用途
(1)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避免遭受过多的紫外线辐射
(2)强氧化剂,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化学性质
不稳定,极易转化为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
4、伤害事故处理
处理方法
割伤
先用酒精消毒,涂上红药水
烫伤
先用酒精消毒,涂上玉树油或蓝油烃
化学灼伤
①皮肤上沾上浓硫酸
先用棉布吸去酸液,再用清水、3%~5%小苏打溶液、清水逐一冲洗,必要时涂上甘油。
②皮肤上沾上碱液
先用水冲洗,再用2%硼酸或醋酸冲洗
③眼睛中溅入酸液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5%小苏打溶液冲洗
5、化学实验的安全要求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别人
(2)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气体,不能用鼻子直接对着气体嗅闻
(4)可燃性气体的使用: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与空气混合遇火发生爆炸)
6、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
类别
名称
适用范围
使用方法与主要注意事项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
少量物质的溶解、制气、集气、反应容器
①先均匀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