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地下水污染
2/41
地下水污染的概念
地下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质(物理性质、化学组分、生物性状)朝着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
判定地下水是否污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水质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地下水是否污染的判别标准是地区背景值(或本底值),超过此值,即为污染
第四章 地下水质与环境
§3 地下水污染
3/41
地下水污染源和污染物
人类活动导致进入地下水受到污染、引起水质恶化的各种物质(溶解物或悬浮物) 称为地下水污染物
污染物的来源或发源地称为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源的分类:
按生产部分: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等
按空间特征分:点状污染源,线状污染源,面状污染源
按存在状态分:固体,液体,气体,可溶混和不可溶混的污染源
按时间特征分:连续污染源,间断(周期)性污染源,瞬时污染源
第四章 地下水质与环境
§3 地下水污染
4/41
地下水污染源和污染物
地下水污染物的种类: 1
化学污染物:
最普遍的无机污染物是NO3-,其次盐污染Cl-、硬度Ca2+,Mg2+和总溶解性固体等,微量非金属As、F,微量金属Cr、Hg、Zn等
生物污染物:
三类:细菌、病毒、寄生虫;来自粪便和未经消毒的污水
放射性污染物:
人为来源:核电厂,核武器试验散落物,实验室和医院用放射性同位素
天然来源:放射性矿床或地层
第四章 地下水质与环境
§3 地下水污染
5/41
地下水污染特点
地下水污染特点有二:
隐蔽性:
有时即使严重污染,也无色无味,难以鉴别
对人体影响是慢性、长期作用,不易察觉
难以逆转性:
一旦污染,很难治理和恢复;
原因:流速慢,交替时间长,自然净化需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第四章 地下水质与环境
§3 地下水污染
6/41
地下水污染方式和途径(1)
地下水污染方式有两种:
直接污染:
指地下水中的污染组分直接来源于污染源,污染组分在迁移过程中其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易查明污染来源和污染途径
间接污染:
地下水中的污染组分在污染源中含量不高或不存在,是污水或固体废物淋滤液在地下水迁移过程中,经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后的产物
如地下水硬度升高,多以该方式产生
第四章 地下水质与环境
§3 地下水污染
7/41
地下水污染方式和途径(2)
地下水污染途径可分为4类:
间歇入渗型:
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或短期饱水状态连续渗流形式
污染源是固态,污染对象是潜水(见图1)
连续入渗型:
连续性,污染源是液态,污染对象是潜水(见图2)
越流型
特点:通过弱层转入(见图3)
径流型
地下径流形式转入,如污水河、废液井,海水入侵等(图4)
第四章 地下水质与环境
§3 地下水污染
8/41
地下水污染方式和途径(2)
(图1)
间歇入渗型
第四章 地下水质与环境
§3 地下水污染
9/41
地下水污染方式和途径(2)
(图2)
连续入渗型
第四章 地下水质与环境
§3 地下水污染
10/41
地下水污染方式和途径(2)
(图3)
越流型
第四章 地下水质与环境
§3 地下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