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草原放牧》
教材分析: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 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部作 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 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集 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
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童话片的主题歌音调, 旋律灵活跳荡,速 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用了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 音调宽广起伏,气息 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学生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祖国,热爱集 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学生进一步感受形音乐要素对作品的影响。增进对 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
三.知识与技能:学生鉴赏《草原放牧》,对蒙古族“短调”,“长
调”歌曲体裁有所了解,对协奏曲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
1、体会乐曲意境。
2、了解什么是协奏曲,了解蒙古族“短调”,“长调”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鉴赏《草原放牧》,分析音乐要素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歌曲《天堂》
师: 歌曲的曲名是什么?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在那里, 你听到了
什么?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所听到所想到的。
二.创作背景:草原小姐妹动人事迹。
过渡语: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在内蒙古草原上,至今还
流传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同学们
说说你们课前在网上搜索到的这个故事?
学生回答:蒙古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 1964年 2月 9 日,
小姐妹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那时龙梅 11 岁,玉荣还不
满 9 岁。没想到中午的时候,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向草原袭来,羊群惊
恐四散。她们牢牢记得阿爸的话: “羊是集体的财产,是集体的命根
子,一只也不能丢!”就这样,她俩一前一后,不停地奔跑、拦挡。
但是狂风暴雪就像一道无形的墙, 阻挡着羊群的归路, 羊群顺风乱窜。
从中午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姐妹俩整整奋斗了 20 多个小时。接
近-40 ℃的严寒下,寒冷,恐惧,饥饿,疲劳,责任感全部集中在了
两个小姑娘身上。 终于玉荣昏倒在雪地上奄奄一息、 姐姐龙梅也好不
了多少, 但仍撑着跟在羊群后面。 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
记等人及时赶到, 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 小姐妹在暴风雪后由于
冻伤严重, 龙梅失去了左脚拇趾, 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
以下做了截肢手术。 她们为保卫集体财产而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传遍
了内蒙古大草原和全国各地。 《人民日报》 以“最鲜艳的花朵” 为题,
报道了他们的感人事迹,被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现今,姐姐任
内蒙古政协主席,妹妹玉荣任残联副理事长。 2008 年,姐妹俩光荣
地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曾被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