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没有休闲的人生不值得过】 人生不值得.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没有休闲的人生不值得过】 人生不值得.docx

上传人:琥珀 2021/6/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没有休闲的人生不值得过】 人生不值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梅隆雪川   四川乐山人。新闻从业多年,现担任北京某媒体传播总监。有过含文学评论在内的若干传播和文学艺术专著。关于成都、北京、上海的三地体验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学成都之时。      谈及休闲文化,成都有学者套用苏格拉底关于“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的话,强调“没有休闲的人生不值得过”。他们认为,休闲文化是成都的专利。      理工大的教授C君就是个“休闲成都天下第一”论者。他将成都休闲文化的意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说,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高境界,而休闲正是和谐的题中之义。如此命题,一下子就将世俗的休闲带入哲学境界。这位曾以天体物理学为专业,后来又对数学、社会学、未来学等都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认定,正是马克思,而不是其他哲学家抓住了休闲的核心含义。马克思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为了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人类要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有自由时间。自由时间的实质就是休闲。   “休闲成都”一说缘起成都人拥有自由时间的“第四城”和“东方伊甸园”。疑问在于,要把一种本属共性的文化特质唯一地冠与某个城市,而且煞有介事成为一个“舍我其谁”的价值孤本,这无论如何都有些骄矜到彰显出肤浅的夸饰来。   既然栏题“三城志”,我们还是来看看另外两大都市的休闲情由。   其实,北京、上海看重休闲的论者早就把这一话题阐述得入理入情。   20xx年深秋某日,在京城望京黄柯家,京沪两地的几位朋友反驳持“休闲成都唯一”论的Z兄。他们说,休闲是进步文明的自然表达。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周易?家人卦》中有关“闲有家”的概念便是推崇精神家园。《论语》讲“大德不逾闲”,本来是说限度,后引申为一种宽裕,有与天地人和谐相处之意。北京朋友R君指出,骄奢***逸的皇家最懂得修身养性。漫说京城九座城门的由来演变包容了何等庞大的丰富内涵,单说天地日月四坛,原本就是皇家为倡导天子和百姓应该拥有精神世界和谐状态的至尊神明而建。天坛祭天礼俗不可没有周代礼乐组成部分“六舞”中“云门”、“大咸”两种乐舞,如此祈求上苍风调雨顺的休闲礼俗,不该小看吧。地坛在每年夏至祭地,祭台灯火通明,乐声大作,香烟袅袅。而视太阳为神,称“日影”作“日景”遂有日坛以行祭礼,以及将月亮视作夜明神,于每年秋分亥时祭月的月坛,日月祭礼都离不开娱乐休闲的“歌之舞之,万民乐之”。这还只是京城沧海一粟的休闲文化表现。怎么可以说,北京人的修身养性会远远落伍于其它任何城市呢。   上海朋友G君以一个戏曲通姿态侃侃而谈。他道,上海原本乃声色娱乐之都。其内容不仅包含了大量传统和本地的文化娱乐形式,更突出的是引进了声势煊赫的西洋品种,异质异源,异俗异品,兼容并蓄,混杂多元。这同高风朗韵追求天地日月和谐的京城文化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