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文言文课外阅读.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言文课外阅读.doc

上传人:xxj165868 2016/6/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言文课外阅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言文课外阅读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 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 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 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 而或不达于事, 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 是相辅相成的, 不学****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 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 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 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 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 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 阅读训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非学无以致疑②而或不达于事③非问无以广识④舍问,其奚决焉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 人不知而不愠 D. 面山而居 3. 翻译: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译文 4. 用自己的话概括的中心论点。(不超过 10 个字) 答(七十七)教学相长(节选) 《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 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 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 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 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 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①弗食不知其旨(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故曰:教学相长也②译文 3. 《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4. (用原文填空)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七十八)颜回好学《史记》[ 原文]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 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 说:“自从我有了颜回, 学生们( 以颜回为榜样) 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 ”孔子回答说: “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 (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 现在没有( 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 了。”[ 阅读训练]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发尽白,蚤死②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孔子哭之恸②门人益亲③弟子孰为好学④不贰过 3. 翻译下面的句子。“不迁怒,不贰过。”译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七十九)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 贫者易感。夫书者, 凡得学者, 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 二则羡其得学, 中心感伤, 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 吾徒相教, 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 (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 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 ”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 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 凡是能够学****的人, 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 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 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 学****异常努力。一个冬天, 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阅读训练]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凡得学者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吾徒相教④徒以有先生也 2. 翻译句子。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译文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译文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译文 3.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答(八十)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 原文] 遇字季直, 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 关中扰乱, 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 而常挟持经书, 投闲****读, 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 更为作《朱墨别异》, 人有从学者, 遇不肯教, 而云:“必当先; 读百遍!”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 “苦渴无日。”遇言: “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 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