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八年级下册语文考点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语文重点知识点(一)
范进中举
一、重点字词
。
带挈(qiè) 醺(xūn) 腆(tiǎn)着 啐(cuì) 紧攥(zuàn)
桑梓(zǐ) 商酌(zhuó) 锭(dìng)子 瘟(wēn)
。
(1)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见教:指教。
(2)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把与:拿给。
(3)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央及:恳请,请托。
(4)范进道是哄他。道是:以为是。
(5)这自然,何消吩咐。何消:不必,不用。
(6)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相与:结交。
。
(1)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2)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
二、,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吴敬梓(1701年~1754年),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号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儒林外史》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小说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作者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八年级下语文重点知识点(二)
孔乙己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后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
2相关背景
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3主要内容
小说通过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4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 3):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 鲁镇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4
13):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遭遇,揭示其社会很远
写孔乙己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4 9):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和身份地位
第二层(10
11):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第三层(1
2
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