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第三节走进化学
实验室
一、 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与家务常识、其他课所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进行药品的 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 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各学科的整合。
关键信息:
1、教材的使用: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开放性地、创造性地使用。
例如:化学实验室的图标、实验室规则,由学生提前上网或从化学实验室中 了解,并讲出自己的感受以及与自己预想不一样的地方; 课后习题,利用家中物
品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以增强课堂趣味性。
2、以探究、实际操作、猜想、讨论、交流、展示为主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 互学互教。
例如:①学生分组交流做家务时如何将粉末状固体倒进小口瓶子; ②小组讨论倾
倒液体时,为什么瓶塞倒放在桌面上?③对课本知识的领会进行实际操作的展 示。以灵活多变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思考、动手、实践,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主动求知, 开发学生潜能,并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成为自信且愿意探 究的小科学家。
3、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体现科学的严谨。
例如:用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思考:怎样把油不撒不漏地倒入小瓶中?煤气灶 的支架高低有没有学问?如何把这些知识与化学实验操作的知识联系起来?为 什么化学仪器与家庭用具有所区别?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转型期,尤其是到了 “叛逆期”, 不愿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导,凡事喜欢亲历亲为,最讨厌由老师包办代替,特别愿 意向其他人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已具备了形象思维的想象能力,已初步接受了抽 象思维的训练,已经接触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也已经形成了自 己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正处于急切想要验证自己的方法科学性、正确性的阶段, 也正处于对新鲜事务易接受,求知欲强的时候。因此应将教材和课堂处理的亲切、 自然,围绕着化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展开教学, 并引入对科学方法的探究,顺应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已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已有亲身体验;对实验的目的性、 遵守实验室规则已通过自学、预习或查询有了初步认识。
3、学:
对化学仪器、设备、药品柜、药品有初步了解,对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性 能和用途有简单了解,对本节课内容已做预习。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根据所要探究的目 的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 下或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 论。
3、有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与他人讨
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不足, 并提出改进的 具体建议;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 神。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