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型肝炎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4 年5月8日 11:45 [关键词]重型肝炎肝炎健康网讯: 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治疗培训中心段钟平目前,国内将重型肝炎分为三型,即: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是指自出现黄疸到肝性脑病的发生病程少于 2 周;亚急性重型肝炎指发病 2 周以上 24 周以内发生肝衰竭症状,有脑病者称脑病型,有腹水而无脑病者称为腹水型;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有慢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的证据。现将 2000 年9 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有关重型肝炎的诊断依据介绍如下。一、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与诊断标准 1 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 2 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按Ⅳ度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 2 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 15 天至 24 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肝性脑病,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 μ mmol/L 或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 10 倍。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脑病型(包括脑水肿、脑疝等);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状(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 3 慢性重型肝炎其发病基础有: 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 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 ③无肝病史及 HBsAg 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炎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 、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 球比例下降或倒置); ④肝穿刺检查支持慢性肝炎; ⑤慢性乙型或慢性 HBsAg 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型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应除外由甲型、戊型或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 10 倍)。为便于判定疗效及估计预后,亚急性重型肝炎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早、中、晚三期: 1 早期符合重型肝炎的疾病条件,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 10 倍, 30% <凝血酶原活动度≤ 40% ,或经病理学证实。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亦未出现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