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60后 70后 80 后如何配置保险如果按照年代划分, 60后、 70后、 80 后这三个不同人群在当前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80 后的人群正处于社会上升期,四处打拼; 70 后的人群则承担着最主要的家庭责任,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 60 后的人群生活则步入稳定, 开始为未来的退休生活进行规划。不同的社会角色带来不同的生活压力,从而在投资理财和保障规划方面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本报将针对这三类典型人群的保险需求推出系列报道, 点评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并提供相应的保险组合供读者参考。 60 后:着重健康险与养老保障 70 后:着重终身寿险或两全保险 80 后:要纠正不需买商业保险的错误概念这一阶段的人群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疾病,重点在健康险。此外, 60 后人群还需要考虑退休后的生活保障,因此养老规划也是必须尽早解决的问题。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重疾险保额尽量高一点, 从目前重大疾病医疗费用来看,最好保额能够达到 30 万元。 70 后是社会的“夹心层”,需要重点考虑岁月流逝侵蚀健康带来的风险, 以及日益紧切的养老需求, 从整个家庭的风险角度来选择保险产品。整体粗略估计, 70 后投保保险额度可以达到家庭年收入的 6~1 0 倍,保费金额则应占家庭总收入的 10% 左右。正处于事业上升期,面对的社会压力和挑战相对较大,加上 80 后大都是独生子女,更应做好自己照顾自己的准备。如果想要获得较完善的保障及较高的保障额度, 就需要选择更长的交费期,用每年较低的保费换取一个总体的综合保障。 60 后投保:重疾险保额最好达 30 万元 60 后正值事业高峰期,儿女也都长大成人,可以更多为自己的生活做些规划,在保险规划方面也可更多向自身倾斜。 60 后人群的年纪在 40~50 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的概率也逐渐增大,这一阶段的人群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疾病。此外, 60 后人群还需要考虑退休后的生活保障, 因此养老规划也是必须尽早解决的问题。加大健康险投入考虑 60 后人群已经到了一定年纪,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比年轻时高了许多,因此应适当提高重疾险的投入。在产品类型的选择上,最好选择终身型或者保证续保的重疾险产品, 避免因为身体原因导致保险公司不予续保带来的损失。与此同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重疾险保额尽量高一点, 从目前重大疾病医疗费用来看, 最好保额能够达到 30 万元。除了重疾险外,商业医疗保险也是不可缺少一个环节。尽早进行养老规划一般而言, 企业职工都享有社会医疗保险, 社保可以报销其基本的住院费用和医药费, 根据“补偿性原则”, 保险公司将不再重复给付这部分已报销的费用。因此对于拥有社保的人群而言, 在购买商业医疗险时,最好选择定额补偿类的险种,如津贴型住院医疗险。保险专家表示, 职场中人的养老规划宜尽早进行, 因为保险产品费率跟年纪成正比, 越早投保, 花费越少, 同时也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退休资产的累积。在选择养老产品时最好考虑能够看到固定收益的品种, 以确保生活开支有所保障。专业人士表示, 可以选择固定收益类的投资型保险产品, 如万能险或分红险, 这类产品虽属于投资类产品, 但风险较低, 通常具有保底收益。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人士来说, 也可以考虑加入投连险,这类保险产品随股市波动较大,但从长期走势来看,投资收益还是有保障的。 60 后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