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乡愁》教学设计
晋州市东宿中学 于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三、教学难点  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先来欣赏一段由美籍华人费翔演唱的名曲《故乡的云》。(播放音乐)
提问:听了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了你怎样的情感? 抽学生回答。
  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有关乡愁的诗句。大家熟悉的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剪不段,理还烂,是离愁,别有一班滋味在心头”。诗人们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乡愁 余光中〕
(二)作者简介: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余光中?〔不要求学生介绍得很全面,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
(三)熟悉课文,指导朗读
1、朗读要求:要用忧郁深沉的感情,用注意把握好节奏和重音。
 2、分四小组朗读一小节,学生评点。
 3、全班齐读。
 4、学生自由诵读、体会。
(四)品味语言,鉴赏诗歌
1、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乡愁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明确: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母子深情(浓烈)
船票——夫妻恩爱(热烈)
坟墓——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思乡哀愁(深沉)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