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乡愁》教学设计方案
冕宁二中 朱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的一首现代诗歌,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通过对诗歌的朗读与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同时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引导学生学好这一课尤为重要。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具备一些赏析诗歌的基本技巧和审美能力,同时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较低年级时也有所提高,因此,在学习这首现代诗歌时以美文美读为主,通过朗读让学生掌握这首诗的意象,进而更好的理解余光中的爱国情怀,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教学理念
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教为辅,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的,积极地加入到课堂中来。切忌老师讲得过多而禁锢学生的想象力。所以,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通过对意象的理解感受余光中的一腔爱国之情。
教学策略
本堂课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适当的时候播出幻灯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另外,采用美文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本诗意象。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结合历史背景,通过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感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自主学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趣入题(幻灯片1)
同学们,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家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写下了不朽的思乡佳句。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思乡名句有哪些?(通过抢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同学们真不错,为我们带来这么多优美的思乡名句。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让我们体会到思乡的凄婉哀伤。那么,今天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台湾诗人余光中对祖国是怎样的赤子衷肠。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幻灯片2)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主要著作:
《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作品。
设计意图:对作者进行初步了解,为学习他的作品做准备 。
背景介绍(幻灯片3)
《乡愁》这首诗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流到海岛的人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人写《乡愁》就是为此而发。
设计意图: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有利于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整体感知(幻灯片4-9)
字词识记:(幻灯片4)
窄( zhǎi )
乡愁:思念故乡而产生的的离愁别绪。
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幻灯片5)
(幻灯片6-9)
(听的时候注意自己